2011最新版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3)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28、
。
第四章:唐宋
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
2
主张的是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3、复古,具体地说,就是恢复“正始之音”。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的一个纲领。
4 、"是陈子昂对齐梁文学提出的尖锐批评。
5、"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是陈子昂对齐梁诗风徒具华丽词藻而匮乏深微的情志寄托的批判。
6、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齐梁文学提出了"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判,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骨",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7、陈子昂受到皎然新。
8、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最早的论诗绝句,它属于(组诗)。杜甫对南朝庾信的评价是“凌云健笔意纵横”。对初唐四杰的评价是:“王杨卢骆当时体,劣于汉魏尽风骚”。
9、皎然的诗论作品除《诗仪》一卷外,最重要的是《诗式》
10、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皎然。
11、皎然指出诗是“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虽非圣功,妙均于圣”。
12、皎然是我国诗歌意境说的真正奠基人。 睹文字”。
14、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中“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该诗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5、“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16、白居易对南朝文学的评价是“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对李、杜的评价是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杜甫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7,他所取者在于“美刺兴比”
(为诗歌的最高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文学应为时政而作,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除此之外,吟咏性情之作皆不足道。他
18、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所谓"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格境界
19、韩愈的"不平则鸣"论,从实质上看是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20、韩愈对散文的艺术形式相当重视,他认为“辞不足不可以成为文”。
21、司空图的诗论代表作是《诗品》,描述了诗的二十四种艺术风格。司空图说:“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难就难在品味,因此他说:“愚以为辩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22、,是对钟嵘以来的诗歌艺术境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司空图要求诗人的情意寓于语言、物象之中,而寄于语言、物象之外。寓于其中与寄于其外的统一,就是有艺术境界,就是有味。《诗品》强调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实际上是诗“味”说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皎然所谓的“但见性情,不睹文字”,是一样的意思。
23、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理论的唐代诗论家是司空图
24、司空图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25、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来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的古代诗论家是司空图
26、欧阳修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认为“道”是主要的,在道与文的关系上,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里的观点是"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这也是对当时徒事辞采藻丽文风的针砭。他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脱离现实的倾向。重道而不废文。
1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