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复习题(3)(7)

时间:2025-04-04

河南工业大学,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

将油脂加热至脱色温度,并配合搅拌。温度82℃,操作压力2.5-

4.0kPa,最高温度下20min,后时将油冷却至70℃以下,去过滤;(5)分离吸附剂:进油量由小到大,以便形成好的滤饼结构而保证过滤速率。过滤结束后。

油脂臭味的来源:(1)油料含有的类脂物等在制油过程转入油脂(2)油脂制取、储藏过程中分解的物质如低分子醛、酮、酸、含硫化合物等(3)在制油和加工产生的工艺性气味:

如焦糊味、溶剂味,肥皂味、漂土味、氢化异味等;(4)天然油脂中臭味组分:含量很低:为0.1-1.0%。

(5)油脂中臭味组分与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相关:当游离脂肪酸降至0.01~0.03%(过氧化值为0)时,气味即消除。因此,脱臭的深度常用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降低来衡量。(6)油脂脱臭作用改善油脂风味,提高油脂烟点。

影响脱臭效果的因素:(一)温度:1.温度升高,游离脂肪酸及臭味组分的蒸汽压力随之高。

2.蒸馏温度由177℃增加到204℃时,游离脂肪酸的汽化速率可以增加3倍,温度增至232℃时,又可增加3倍3.过高温度会引起油脂分解、共轭化、反式酸,影响产品的稳定性能并增加油脂的损耗。一般为230-270℃。(二)操作压力:1.压力降低,脂肪酸及臭味组分的沸点也相应降低2.操作压力降低汽提蒸汽的耗用量随之降低3.压力低,脱臭时间缩短。4.高真空度能有效避免油脂水解所引起的蒸馏损耗5.脱臭压力一般为0.27-0.40KPa(1-3mmHg)。(三)通汽速率与时间:1.通汽速率增大,汽化效率增大,但防止油脂发生飞溅现象。2.要有足够的蒸汽通过油脂。3.蒸汽量随油中臭味组分含量的减少而增加。4.要有一定的脱臭时间。间歇脱臭3~8小时,连续脱臭15~120分钟5.直接蒸汽消耗量;间歇式脱酸脱臭,汽提蒸汽量一般为油重的5%~15%;连续、半连续式为4.5%。

(四)待脱臭油和成品油质量:很好的脱胶、吸附脱色,物理脱酸工艺要求更高;极度酸败的油脂、胶杂、色素、微量金属含量高的油脂难以精炼成高品质的油脂;脱臭前进行脱氧析气(真空度与脱臭相同,温度70℃以下)。(五)直接蒸汽质量:干燥脱氧的蒸汽,锅炉给水除氧,进塔前需进行严格的汽水分离。(六)脱臭设备结构:浅油层(200mm~250mm)、薄膜油层;防飞溅、防蒸馏液回流;不锈钢材料;脱臭系统的设备、管道、阀门、泵的严格密封,避免造成真空度下降及油脂氧化。(七)脱臭系统运行条件:1.真空系统运行:(1)所需真空度、抽汽量、供汽压力等合理选型真空泵。(2)动力蒸汽的量及压力稳定;冷凝水温度低。(3)合理操作-设置止逆阀;真空装置终止运行前,以保证安全运行(否则,冷凝水会倒吸)。2.脂肪酸捕集:脱臭馏出物要尽量回收,脂肪酸循环温度为60℃左右。3.热量回收:脱臭成品油温240℃,可经过两次冷热油交换。4.冷却过滤:油温降至40℃以下,安全过滤,成品油及时添加抗氧化剂。按油量0.01-0.02%添加5%浓度的柠檬酸水溶液。

脱蜡的意义:1.改善油脂透明度:含蜡质使浊点升高、透明度变差;2.提高油脂的消化吸收率:高含蜡造成油脂的消化率下降3.改善油脂风味和适口性:含蜡高时风味和适口性变差。

4.提高油脂的利用率:脱蜡综合利用植物油脂蜡源。

脱蜡的方法:1.常规法2.溶剂法3.表面活性剂法4.凝聚剂法5.尿素法6.静电法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复习题(3)(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