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8)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子货币取代通货将缩减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使央行不能及时地进行大规模的货币吞吐操作,减弱了其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效性和灵活性,加大了操作的难度;一部分需要准备金的储蓄被电子货币所代替,使得银行中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下降,削弱了央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央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机构向其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其它经济变量,而贴现行为的主动权本身就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现在它们通过增发电子货币规避再贴现率工具的制度约束,甚至会使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失效。相比较而言,电子货币取代通货,加大了央行维持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难度,甚至可能导致其丧失维持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能力。
3、对策及建议
电子货币的使用明显影响了货币发行、货币供给、货币流通与金融体系,央行应充分考虑到这种变化,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使货币政策更好地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目标。
3.1严格规范电子货币的发行及使用,加强监管
随着电子货币流通数量的不断扩大,其持有者、可接受人群的不断增加,对金融体系、生产与消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统一规范电子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建立电子货币的发行资格认证制度,对发行电子货币的名称、流通范围、流通方式等进行规范和合理的资格认证,把电子货币发行中的私人化性质及其个性化特征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中,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市场的管理,保障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