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全册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5)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
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
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
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
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1)注意“涔、潸”的读音。(2)引导理解“徘徊、
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
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
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
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
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
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
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
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
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
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
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c.理
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
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
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
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上一篇:素描线条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一个普通投资者的程序化交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