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5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10)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解析:神经元上动作电位是由Na的内流造成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此过程没有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而恢复静息电位时,Na排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主动运输。
答案:A ++
4.(2012年上海单科,T24,2分,★★☆)Ca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
2+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点睛:本题以Ca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及Ca对该过程的影响。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解析: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的通透性,使Ca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
答案:A
5.(2012年浙江理综,T4,6分,★★☆)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点睛:考查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属于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比较容易。
解析:骨骼肌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是由许多胚胎细胞经细胞融合而成的,因此每一个骨骼肌细胞靠近细胞膜处有许多细胞核,A项错误。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要比突触前膜的表面积大,C项错误。一个乙酰胆碱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只能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并不能传播,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逐渐加大。当突触后膜上的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才会产生动作电位,D项错误。
答案:B
6.(2010年新课标全国理综,T5,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2+2+2+2+2+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点睛:本题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生理基础。属于理解能力的考查。
解析: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不会影响
+静息电位;但会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
答案:D
7.(2013年安徽理综,T30(Ⅰ),8分,★★☆)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上一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