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9)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
,教②在教育目的和内容方面,荀况认为教育的内容就是《诗》、《书》、《礼》、《乐》、《春秋》
育目的是培养由十到圣人等各种治术人才,这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论述起着奠基作用。荀了还非常重视乐教,他认为音乐能促进人们关系的和谐,但他同时也强调要提倡健康的音乐,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
,他强调“外向”③在教学的主张方面,荀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不同于孟子的“内发”。
,他认为经过学习,掌握知识,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在学与思的关系上,荀子则特别重视“学”
然。他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荀子把学习解释为接触外界,掌握知识,见孟子曾把学习解释为保存和发扬先天固有的“善性”
诸行为,以美其身。
此外,他还提出了积微见著、积善成德,虚壹而静、专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中衡等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注意积累、专一,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以偏概全,这些也深刻反映了他认为教育教学要遵循一定规律的思想。
总之,荀子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肯定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并在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非常精辟的论证,其中的宝贵思想至今仍有巨大的启迪意义。但我们也要看到荀子的教育主张最终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且他提出的性善论虽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是建立在肯定了“性”先天有善恶的唯心主义观点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批判地继承。
16.述评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
【答案】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思想,其中,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孔子重要的教学思想之一。
(1)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涵义
孔子的启发教学强调“愤”、“悱”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渴求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强烈冲动的情绪状态。在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名言中,孔子首先强调的是启发的时机,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处于“愤、悱”之时,才施以启发之教。
(2)对孔子启发式教学的评价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至今仍闪烁着哲理的光芒,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具体体现在:
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孔子的启发教学,实际上是把学生自觉自主地学摆在了教学的首要位置,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教师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切实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反对一味灌输,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自觉追求知识和真理的态度和精神。
②善于把握启发时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愤”表明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而“悱”说明思维还不明晰,想说又说不清。在此种情况下,因势利导,给予启发,能帮助学生调理思路,表达思想。并且,孔子要求学生在启发后进行积极思维,以举一反三,达到使人“欲罢不能”的
上一篇:去除新车异味六招
下一篇:企业员工 诚信自律从身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