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21)

时间:2025-04-29

教育,要求培养出真正有学问有实际能力的有用人才。哲学上,他们各有所宗,各有所创,呈现出思想活跃的局面。

③清末,封建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世致用之学,再度兴起。其代表人物是魏源、龚自珍以及稍后的康有为。他们以今文经学为主干,继承和发展了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精神,借经书的所谓“微言大义”宣传自己社会改革的主张,在救亡图存的旗帜下,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2)“经世致用”思想的教育价值

①经世致用教育思潮使中国传统教育所潜伏的适于社会转型的变异基因更为明朗,为中国教育实现由旧而新的历史转型开启了道路。中国封建传统教育,受着儒家教育思想的支配与制约,表现为一种与西方教育完全不同的独立的发展体系。因此,以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传统教育,在其外型上,呈现出一种自我完善的封闭型模式,而在其内部,却蕴藏着十分活跃的变动因素。这种活性因素,不仅能使教育处于历史的转变或转型时期,因政治和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对外来文明进行适度的融合和包容,而且也能根据社会的变异而自我调整、推陈出新,激发和引动自身对现实做出一定的批判和反省,不断地为适应变化着的社会而转化。

②明清之际出现的启蒙教育思潮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相应反映,就显示出了这种转化的趋势。其时西学伴随传教士来华而催发中国教育领域形成一股重视研习西方科技的“实学”之风,为中国教育向近代转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中国当时的传统观念和文教领域高压政策过于厚重,后来又转而闭关自守,使己东渐的西学发展中断,己兴起的实学教育思潮受到了阻滞而转为潜流,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化也随之停滞。然而,己经转为潜流的实学教育思想并非完全消失,而是一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重新萌发,并以一种新的态势表现出来。

③从对自身民族的教育传统的态度来看,无论其否定的内容还是勇于批判、反省的精神,经世致用教育思潮都是对明清之际启蒙教育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尤其在扬弃传统教育时,它沿续了实学教育思潮对于“实学”的注重,对于西学“科技”的讲求,对于“义理”、“考据”、“词章”等学问的非议,以及对十八股取十制度的批判等等,都体现了由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型教育的自我转化,使传统教育中适于社会转型的变异基因更为具体而明朗。

④经世致用教育思潮,因其在中国教育思想领域中开始注意对西方文明的认同,故此成为中国教育实现由传统而转入近代即由“旧”转而为“新”的模式之转型起点,中西两大文明就在这一教育模式转型起点之处开始了历史的汇合,所谓中国教育旱期现代化的道路也就由此而在思想认识上得以开启。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2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