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6)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12.《大学》在教育史上有什么意义?
【答案】《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战国末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礼”的著作汇编,是儒家学派分化后又趋融合的产物。《礼记》中有不少内容与教育有密切关系,还有一些篇章是直接记述或论述教育的,《大学》就是其中之一。自程朱之后,《大学》便从《礼记》中分立出来,成为“四书”之一,宋元以后的封建教育都以“四书”为基本教材。《大学》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提出了大学教育的纲领
,教育《大学》中把大学教育的纲领概括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就是使人们先天的善性得到明复和发扬,这属于性善论的观点。善德既明就目的在于“明明德”
,并且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所谓“至善”是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要做“新民”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其实质就是“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
,这是对封建社会君臣父子等伦理纲常最明确的概括和表述,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基本上就是私”
贯彻这条纲领。
(2)《大学》确立了大学教育的程序
《大学》把大学教育的程序概括为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根据大学教育的纲领,完成修己治人的教育目的的一套完整程序或步骤。按照儒家的观点,修己是治人的前提,治人是修己的目的,这就是封建教育的实质。
在八条日中,修身是中心环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为了修身,只有完成修身才能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是八条目的基础。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根据各自对格物致知的不同理解,在教育上产生了两人派别。宋明理学主张格万物、知天理;陆王心学主张格吾心、知心性。一派强调读经书、道问学;一派强调静省思、尊德性,两派主张对教育发展影响极大,这成为研究宋明以后教育思想的一个关键问题。
13.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答案】进步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兴起、成型、转折和衰落四个阶段。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地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该运动存在期间,美国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剧烈,对美国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美国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社会结构也更为复杂,不同集团的利益日趋多元化,使进步教育家们无所适从。尤其是战后冷战局面的出现、与朝鲜的战争以及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盛行,美国社会的状况已经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使进步主义教育遭到更为广泛、激烈的批评。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例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过分否定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
上一篇:去除新车异味六招
下一篇:企业员工 诚信自律从身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