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6)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柱下单桩基础应按桩列线布置勘探点,并宜每桩设一勘探点。 3.1.2.2勘探深度
(1)布置1燉3~1燉2的勘探孔为控制性孔,且安全等级为一级建筑桩基,场地至少应布置3个控制性孔,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建筑桩基应不少于2个控制性孔。控制性孔深度应穿透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层厚度,一般性勘探孔应深入桩端平面以下3~5m;
(2)嵌岩桩钻孔应深入持力岩层不小于3~5倍桩径;当持力岩层较薄时,应有部分钻孔钻穿持力岩层。岩溶地区,应查明溶洞、溶沟、溶槽、石笋等的分布情况。
3.1.2.3在勘察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地层,均应进行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提供设计所需参数。
3.2桩的选型与布置
3.2.1桩可按下列规定分类
3.2.1.1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
摩擦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摩擦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
端承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
摩擦端承桩: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3.2.1.2按桩的使用功能分类
(1)竖向抗压桩(抗压桩);
(2)竖向抗拔桩(抗拔桩);
(3)水平受荷桩(主要承受水平荷载);
(4)复合受荷桩(竖向、水平荷载均较大)。
3.2.1.3按桩身材料分类
(1)混凝土桩:灌注桩、预制桩;
(2)钢桩;
(3)组合材料桩。
3.2.1.4按成桩方法分类
(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套管护壁法;
(2)部分挤土桩:部分挤土灌注桩、预钻孔打入式预制桩、打入式敞口桩;
(3)挤土桩:挤土灌注桩、挤土预制桩(打入或静压)。
3.2.1.5按桩径大小分类
(1)小桩:d≤250mm;
(2)中等直径桩:250mm<d<800mm;
(3)大直径桩:d≥800mm。
d——桩身设计直径。
3.2.2桩型与工艺选择应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土类、地下水位、施工设备、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制桩材料供应条件等,选择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桩型和成桩工艺。选择时可参考附录A。
3.2.3桩的布置需符合下列要求:
3.2.3.1桩的中心距:
(1)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3.2.3.1的规定。对于大面积桩群,尤其是挤土桩,桩的最小中心距宜按表列值适当加大;
桩的最小中心距表3.2.3-1
下一篇:成长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