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6)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作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音乐理论的发展。第三个阶段,14~15世纪初,在音乐史上是一个新艺术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逐步摆脱宗教的束缚,将教会音乐的复调技术与单声的世俗音乐相结合,追求音乐题材样式的多样化,追求深入的艺术情感表现,追求旋律、节奏、对位技巧、音乐组织逻辑的技巧性方面起得了新的突破。
纵观上面三个阶段,在每个时期由于音乐与基督教的不同的关系发展,音乐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总体上在整个中世纪,音乐的发展是以富于宗教而发展的,宗教的发展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同时因为宗教同音乐的矛盾也促使了音乐改革和创新,所以及音乐而言中世纪的基督教对古代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西方音乐后来的独特发展包含着重视音乐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成就。
(三)世俗音乐的发展
1、 中世纪世俗音乐家包括:法国的游吟诗人、德国的恋诗歌手、戎格勒、游吟艺人、街头艺人和民间歌手等。
2、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有何不同?
答:世俗音乐多为单声部的分节歌,属于单音音乐,这种单音世俗歌曲都用本国语作词,常用维奥尔琴和竖琴伴奏,调式上常采用教会弃用的伊奥尼亚调式,允许变音、半音的使用。它已含有记叙曲、回旋曲等结构的雏形,比起宗教音乐要亲切、质朴、自由得多。内容多反映骑士的战争和爱情以及贵族的生活。世俗性题材。而宗教音乐开始是单声部形式,但后期发展为复调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常为无伴奏的纯人声形式,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节基础上,不使用伴音和变音,在音乐风格上,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内容服从宗教礼拜活动,主要取材于圣经。
3、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之间是否有联系?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同宗教音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有些世俗音乐形式是从宗教礼拜音乐中分离出来的,例如“孔杜克图斯”,开始时同礼拜活动有着一定联系的,但后来与宗教活动正式分离,这位作曲者提供了自由创造的机会,促成了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的相互吸收和影响。二、世俗音乐的发展借鉴宗教音乐的技术和理论成果,例如早期的世俗歌曲一般是单声的,但是随着复调宗教歌曲的发展,在世俗歌曲中也出现了复调的作品,例如在马肖的音乐创作中,就有大量的世俗的复调作品。三、世俗音乐和复调音乐共同发展推动了中世纪音乐的发展,经文歌是宗教音乐同世俗音乐相结合的典型,特别是方言歌词的加入推动了经文歌的世俗化的,也因此是经文歌从礼拜音乐中分离出去,在世俗社会中流传开来,并出现了以世俗歌曲为固定声部的经文歌,这都体现了当时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关系。
(四)中世纪的器乐与乐器
1、 中世纪常用的乐器:弓弦乐器:维埃尔琴、轮擦提琴
拨弦乐器:竖琴、索尔特里琴、琉特琴、吉他
管 乐 器:竖笛
上一篇:用非线性电路研究混沌现象-1
下一篇:统计简答题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