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17)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1、 喜歌剧(poera buffa)——18世纪出现的喜歌剧,是相对于传统的正歌剧而言得一种新风格的声乐形式。它的前身是在意大利的一种插在正歌剧幕间演出的轻松小戏,或正歌剧中滑稽角色所唱的绕口令式的诙谐段落。取材于日常生活,采用生动活泼的对白与通俗流行的曲调,形式雅俗共赏,风格幽默调皮。
2、 正歌剧(opera seria)——意大利正歌剧的题材多取自于古代神话或古罗马历史,每部歌剧包含5幕15场,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互相交替组成,松散的宣叙调用于叙事和发展剧清,结构清晰的咏叹调服务于感情的静止抒发。其美学目标不在于创造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而是炫耀歌者的高超技巧。
3、 喜歌剧之争——1752年意大利歌剧团在巴黎演出《管家女仆》,引起了有名的喜歌剧之争。以“皇家音乐研究院”为首的一派,坚持贵族宫廷的艺术趣味,竭力维护所谓“法国传统”;而以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卢梭为首的另一方,热情赞颂意大利喜歌剧的新鲜与活力,尖锐批评法国歌剧的华而不实。这场争论促进了法国喜歌剧的发展。
4、 格鲁克歌剧改革表现那在那些具体的方面?歌剧代表作有哪些?
答: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歌剧中音乐的“真正使命”是“和诗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表现”。
在他的歌剧中,宣叙调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加强了旋律性,使其具有细致的情感表现力。他精炼戏剧结构,删去咏叹调中华丽炫技的部分,追求朴实无华的真情流露。它的序曲不再是脱离歌剧整体而孤立存在的东西,而是预示剧情的有机部分;歌举重的合唱、舞蹈都随剧情需要而存在,不能任意加添;格鲁克还在记谱时废除了数字低音,而代之以具有明确的各声部的近代写法。
作品有:《奥非欧与优丽狄西》
(二)古典交响乐套曲和奏鸣曲式的形成
1、 古典交响曲的形成与那些体裁有关:三重奏鸣曲、大协奏曲、歌剧序曲、组曲。
2、 简介曼海姆乐派极其音乐特点。
答:在分裂的德国境内曼海姆地区,以约.斯塔米兹为首的一批来自欧洲的音乐家云集这里,创作与演出十分活跃,并有重大影响,被称为“曼海姆乐派”
曼海姆乐派的创作已有鲜明的主调风格,结构明晰,旋律轻捷、和声简明。他们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套曲包含快板——行板——小步舞曲——终曲的四乐章结构格式,乐章内有两个对比的主题;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多为旋律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调织体;废除巴罗克乐队通奏低音的简略记普法,写奏包含全部管弦乐声部的总谱;重视管乐器,增加音乐的色彩感;仔细安排音响的渐强和渐弱,常出出现乐队突然爆发的强奏和休止。曼海姆乐派的交响曲接近法国的华丽风格,以及意大利的清新和富有活力。
3、 曼海姆乐队的编制是怎样的?演奏有什么特别之处?
上一篇:用非线性电路研究混沌现象-1
下一篇:统计简答题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