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4)

时间:2025-04-30

体裁。其歌词是诗歌体的,内容常与时事政治有关。不受礼拜仪式的约束,音乐富有活力。复调康都克特的各个声部结合成在当时认为不完美的三度音程,有较强的纵向和声感。

5、 经文歌——十三世纪后期盛行的经文歌(Motet),是圣咏和俗乐的结合。缓慢的圣咏作为持续调,用拉丁文唱教义;在上方或下方有两个快节奏的声部,以民间或游吟诗人的歌调,用本国语唱世俗性的歌词。几个声部各行其是。到后来,圣咏的持续调干脆被乐器所取代,这是宗教音乐被世俗音乐改造的典型例证。

6、 纽姆记谱法——从八世纪开始,为了使那些不常用的圣咏不致因间隔时间太久而被遗忘,抄写圣咏的人就在歌词的上方添加一些与语言重音或标点相似符号,简明扼要的指明旋律的上下走向趋势。将近九世纪中叶,出现了用纽姆符号抄写的完整的圣咏旋律。在记谱法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地方开始按照音程的大小来排列纽姆符号之间的上下空间距离。到十一世纪,形成了指明旋律音高和音程结构的纽姆记谱法。

7、 有量记谱法——12世纪中叶以后,教士弗朗克在其《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叙述了有量记谱法。这是一种可以表明单个音符之间时值比例的记谱法,有四种音符:倍长( )、长( )、短( )倍短(◆)。完美的比率应该是一个倍长音符包括两个长音符,一个完美的长音符应该包括三个短音符。

唱名法(solmization)——由圭多创立,以名为《圣约翰颂》的赞美诗的每一个旋律短句的头一个音符排列起来,正好构成一个do到la的六声音阶,于是,圭多就把这六个短句的头一个音节定为旋律

音的唱名。并把六声音阶中的每个音与一个特定音阶连接起来唱,构成最早的唱名法。

8、 继叙咏(sequence)——继叙咏的歌词由若干成对的句子组成,每对句子的音节数相等,配以相同的旋律。圣咏的头尾处有时加上一个单句,构成a bb cc dd……x式的曲式结构。

9、 附加段(trope)——是间插在圣咏中的补充部分,一般比较短小,必须依附于圣咏,添加于圣咏的起始、中间结尾皆可。

10、宗教仪式剧——十世纪末,从戏剧性的附加段中演变而来。复活节弥撒的进台经前面有一段对话题附加段,表现圣经中三个玛利亚走进坟墓为耶稣膏身体的故事。后来人们把这段附加段挪到复活节日课的晨祷中,并加上了服装和道具,附加段便发展成一个短小的仪式剧,这种仪式剧的整个表演过程都有音乐伴随,实际上已是一种宗教音乐剧。

11、简述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答: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同西方宗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宗教中对于音乐的执着,是导致西方复调音乐独特发展的重要根源,最初复调音乐的形成,源于对宗教圣咏的修饰,或对圣咏的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扩展,多声部复调音乐的产生对于西方音乐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以旋律线条的纵向结合给音乐带来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后果:他促成了声部协和的对位准则的确立,推动了节奏和记谱理论的发展,唤醒了理性的作曲意识。12世纪以后,单声音乐的附加段和记叙咏逐渐走向衰落,多生音乐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和潜

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