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理论分析(6)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会增加他的产出,因此社会保障体系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劳动收入的相关风险,改善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条件。从这方面来说,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增长是有利无害的,相反是作为对自身阻碍经济发展的市场失灵的修正。当然社会保障可能过度,效率就会受到承受过多社会风险的损害。
在关于社会保障的影响的经济学著作中,传统的议题是养老金对储蓄的影响,这一点引发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持久讨论。通常的假定是强制性社会公共保障体系的引入会减少个人的储蓄,极端的假定是社会保障赔偿金的增加将会减少相等数额的个人储蓄。这里基本的前提是个人对他未来一生的消费是有计划和有理性的。当一段时间内个人的收入会发生再分配时,他的最佳反应是采取行动,消除、抵消可能产生的变化。现实中很少有这样典型的情形,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一般来说实际上是不可能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只可能是针对某些处于平均水平的个体,不仅是社会保障与私人储蓄之间回报率方面,而且个人的风险的承受程度,都可能有些不同。在这方面,早期的研究认为社会保障与个人储蓄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后期的研究结论则较复杂不一。即使社会保障赔偿会减少了储蓄,公共部门仍有可能会弥补这项减少从而中和其影响。这要将养老金的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分开讨论,已有的结论是养老金的基金制将比现收现付制导致较高的社会储蓄。基金制体系中,来自于赔偿金的累进的储蓄可以转化成现实的资本,就好像私人储蓄通过金融机构进入投资,而在现收现付制下不可能做到这些。但这种讨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完全的。因为采取现收现付制的情况下,政府或多或少会动用在现行消费下来自于养老金的那一部分收入。当然它可能用在公共资本积累方面。并且按照20世纪60年代一批增长经济学家提出的“资本积累的黄金律”,经济增长路径应当在消费和储蓄之间保持某种平衡,并不是储蓄越多就越有利于经济增长。两种体系的主要的区别是,在基金制的保障体系下政府投资于养老保险的承诺可信度更高些。基金及公开其账目的义务的存在是强
上一篇:质数和合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