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2)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地理教学原则由地理学科的地位,以及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所决定,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与规律性的集中反映。它不仅是地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学校、教研组检查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质量,以及国家编制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的重要 依据。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学地理教学的一般原则至少包含以下几条。 1.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并重的原则
当前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它的内涵变得丰富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社会调查、野外考察和自学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从培养高素质公民需要出发的原则
加强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和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流,更是面对21世纪中国教育的必然的、惟一的选择。从这一要求出发,地理教 学要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高质量的地理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以便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世界中能够适应生活需要和从事各项建设工作。地理教学要使学生认识本国发展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本地环境与全球环境的联系,增强共同解决全球问题的视野,建立全球观念的共识。地理教学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前提下,认识保护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课堂、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而地理课外活动包括地理学科的课外阅读、游戏、讲演、报告、观测、调查、手工制作、资料收集与整理、野外考察、知识竞赛等。凯洛夫认为课外活动是“对学校所进行的课内作业的必要补充”,具有巨大的“教学、教养和教育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深刻而巩固,就必须使学习有一个巩固的“大后方”,要把知识建筑在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及周围环境的条件、学生的爱好、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打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反映当代地理科学的新成果、新思想,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把学校的课堂教学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要联
上一篇:急诊腹痛的诊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