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情史》中的动植物形象(8)

时间:2025-07-09

即万物有情。冯氏以情为出发点,视情为万物生成之本,把情看作是决定一切的根源。世间万物,不论何物,皆有情,皆重情。冯梦龙著名的“情本论”思想就是以情教为旨归,在情本思想的统领下仔细分析了情本的内核,即情爱、情欲、人本思想,最终构筑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情教观念。前人也研究说,冯梦龙讲究情本论,强调“情教观”,这种“情教观”包含的主要特征有五点:“(1)情生万物的情本观;(2)泛情论,把“情”推广到社会上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唯情论的社会理想观;(4)崇情的婚姻观与妇女观;

(5)为“情”辩护,崇情抑理。”①以上五点皆是“情”文化的体现。这种“情”文化是率性而行,随情而止,反对落后的封建文化,主张恪守人伦道德,讲究社会伦理。

冯梦龙善于发掘市民情感的内在结构,构筑出自己较为明确的情理学体系,成功构造了“情教”的文化谱系。在冯氏眼中,“情”文化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利用它可以净化民心,净化社会风气。他认为,情教与礼教有相通之处,“情”与“理”是统一的。这种“情”讲究儒家礼学、王学,这些也是《情史》编撰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儒学伦理观崇尚“忠贞节烈”,要求人们要注重贞洁和操行,不能肆意胡来。“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②,礼乐即“情理”的辩论。《礼记》认为:“礼乐行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治道也。”③“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制道,则惑而不乐”④,主张“乐章德,礼报情,凡始也”⑤,望节制欲念,用礼乐来行政,以求社会和谐平定。趋于式微的程朱理学则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重限制人的欲望,虽人的淫欲行为会有所教化和节制,但因其说理过于苛刻,严重束缚了人的本性。对此,冯梦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既肯定人性的一面,又对人阴暗的一面加之警告和告诫。而后,冯氏继承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心学”强调“良知”、“致良知”,告诫人们要调动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意识,反对为欲望随性而为,要实现自我的督查和自我约束,以达到社会风尚和谐与平衡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冯梦龙筛选出符合自身审美价值取向的文卷,注入了“情理”观念,融“情”于“理”,提倡“情为理之维”⑥。他认为:“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⑦,告诫“君子乐与人为善之意。不然,舆台庶孽,将不得达忠孝之性乎哉!”⑧这种融“情”于“理”的方式,清晰地在《情化类》、《情妖类》、《情通类》三卷中体现。反映在内容上,是有些颂扬封建伦理道德,有些鞭笞淫秽偷情行为。具体而言,《情化类》与《情通类》从正面价值上来赋予“有情者”的情理意义,卷内编撰的动植物形象凸显情理的内涵,蕴含“道德”、“忠贞”、“情真”等被颂扬的品质。《情妖类》则从反面价值上给予“无情者”、“贪色者”、“偷情者”和“伤情者”警戒。总之,《情史》的编创在满足市民趣味性和故事性的同时,也纳入了相关情理的教导。 ①

② 何悦铃.冯梦龙”情教观”辨析[D].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4 孟子等著.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1:385

③ 孟子等著.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1:381

④ 孟子等著.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1:384

⑤ 孟子等著.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1:384

⑥ 冯梦龙.情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6:31

⑦ 冯梦龙.情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6:31

试析《情史》中的动植物形象(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