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情史》中的动植物形象(5)

时间:2025-07-09

旦接受人的主观精神的投影,特别容易被人‘人化’”①。而三卷所摘录的动植物,皆是“物化”或“情化”的动植物,皆是古代人们“人化”的产物。可见,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冯梦龙刷选出符合自己美学思想和美学趣味上的题材与内容,最终成就了他在审美观念上的淘洗和筛选。

二、人性的表述

《情化类》与《情通类》两卷较侧重于对动植物形象的某些特征化部分的描写,它们被赋予人性中或坚贞或滥情的情感,是情理的象征物。文本中,石头的坚实稳固,表达了望夫女的坚定之情和执着之爱。鸳鸯、连理树、并蒂莲、双稚、双鹤等形象,成双入对的特质一览无遗,它们成为爱情表达、情感寄托的最佳代表,是人们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理想物。而在《情妖类》中,则充斥着猴精、狐狸精、鼠精等形象。这些拟人化的动植物,是冯梦龙叙述“情”的载体,无论其妖法多高深,诡计多高端,结局都走不出爱的围剿。实际上,情化后的动、植物,折射出的形象往往不再是自然界或神妖界的事物,而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了。这些动、植物具有鲜活的生命迹象,深化了主题的表达和内涵的叙述。

首先,动植物形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物化思维的核心,是如何借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冯氏在书中描绘了石头、鸳鸯、猴、蛇、狐狸等形象,与其它志怪志人小说中的动植物形象相比,这些形象没有隐喻,表达简明,没有给文本增添了神秘的美感和深广的哲学意义,但一经物化,它们直达主题,象征意义明确。他们是互生的,可以随时转换身份,此时是动植物(或人),彼时便变成了具有物性的人(或具有人性的物),他们或善或恶,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情爱的化身,象征了主人公丰富的情爱思想。这些动植物形象皆钟情于“情”的表达,是“物化”后表达情意的象征物。

其次,动植物形象被赋予了人的意识。《情史》中被物化的动、植物一致延续了个体性质“人”的生命迹象,赋予了生命价值。“物化”使动植物形象具有了“社会人”的意识。比如在《情史 情妖类 蜂异》的文本中,就描绘了一个桃源女子吴寸趾与雄蜂之间的情感故事。故事里,雄蜂钟情于吴寸趾,托梦给她,而后幻化成形于女帐中,取得她的信任后,则恢复原形,成为吴寸趾的产蜜者,并“自后恒引蜂至女家,其家竟以作蜜,富甲里中”。雄蜂被赋予了灵性的特质,首先循循善诱,懂得用渐进的方式来引起女子吴寸趾的注意,然后取得信赖,成为女子的致富支柱,最后变成女子幸福生活的依托者。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雄蜂具有人类的思考,知晓人在感情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后,便以幻化的形式获得信任,而后实现自己的生命理想,无不表露出其意识上的张扬。

最后,“物化”后的动植物形象具有人格化的特征,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人的情感或关系会因“情通”、“情化”、“物化”而发生变化。情不但生化万物,感化万物,而且

试析《情史》中的动植物形象(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