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12)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自己整理的,供考教师编制的同学复习
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例略)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 ) 。
A、他律阶段 B、无道德规则阶段 C、自律阶段 D、独立阶段
2、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3、道德判断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二、填空题:
l、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3、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4、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5、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阶段。
6、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答的假设、检验自己的假设、得出结论。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态度的实质?
态度的实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有:
(1)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如何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四、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1)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略)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例略)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单项选择题:
1、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救,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在这里运用了行为改变中的()方法。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2、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愉快刺激。这是 ()方法的运用。
A、代币奖励法 B、示范法 C、强化法 D、惩罚法
上一篇:中国民用机场分布及地理位置(下)
下一篇:塑胶模具配合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