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3(2)

时间:2025-07-14

学生的发展服务。学会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让自己成为学校需要或不可或缺的人,实现多赢。依法执教,用心灵赢得心灵,让每一个生命都充满意义。

2、规范新增的内容还包括抵制有偿家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终身学习等。这是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单纯搞应试教育的现实而提出的要求,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全面育人的目标。教育不完全是训练场里的人性阉割,不能是圈养,而是要让人活得有尊严,有价值。现在,在各种利益或诱惑面前,一些教师变成了“名利师”,内心不那么干净、沉静。师德问题是个大问题。据2008年年初《中国青年报》一个调查报告说,74.6%的公众认为师德下降,师德状况看来已不容乐观。近年来。5月份范美忠地震时不管学生先跑,被人们戏称为“范跑跑”,成为2008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师德事件,导致教育部将“保护学生安全”写入中小学教师新的师德规范。

3、教师的角色功能发生了变化。美国教育学博士麦金泰尔和奥黑尔就教师角色举了十种角色:组织者、交流者、激发者、管理者、革新者、咨询者、伦理者、职业角色、政治角色、法律角色。教师不能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还需是“终身学习”的“学者”。规范的修订对教师职业本身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无论怎样修订,师德规范的主旨不会变,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正义”。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4、新规范首次加入了“教书育人”这一条。 三、为何重新修订《规范》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谁是第一?学生?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四、《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3(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