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建筑史分析题---希望对2013考研的童鞋们(8)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②屋面坡度缓和,出檐深远;
③采用侧脚、生起、卷杀;
④色彩简单,灰瓦、红柱、白塔;门窗简洁:直棂窗;基座青砖, 座低
23〉布达拉宫的成就
答:
①采用不对陈的平面、立面、错动的体量,锯齿形的踏步、扶手,“之”字形路线,与山石错动的自然形态取得呼应关系;
②巨大的体量拔地而起,采用竖向造型,采用传统藏族民居收分的做法,箭窗小而细长,竖向布置,稳定无压抑感,直接云霄;
③“虚根”的作法,白宫窗口由上至下变小,显出上浮的感觉,像克服地引力一样产生浮动的效果,减弱体型敦实之感;
④错动的白台似白方,衬托出上部的红宫,产生缥缈的境界;
⑤红宫室内采用曼陀罗的图案,画龙点睛,点明主题——宗教建筑;
⑥红宫上金顶闪烁,高贵气派。
以上的艺术成就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和思想基础之上。如1.砖石建筑可比木构建筑高耸,产生上插的效果;
2.没用中国传统的对称、中庸儒家思想内容。
24〉中外自然观及对园林的影响
答:
自然观是人对生活中的可见的天然世界的认识。受基督教文化的上帝创世说的教化影响,欧洲古典文化中自然是作为人类对立面而出现在矛盾关系中的。在中国的古文明中,自然原是指自然而生的意思,是作为封建社会正名是分的名教对立面,作为抑制人欲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中国文化的自然观是将自然看作包含人类自身的物我一体的概念。
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营造活动(如园林)时,中国古代景观虽与欧洲迥然两样的旨趣,同为人工的经营,欧洲的主要选用要素是作为人的对立物的自然立物,在中国却包量着更多的甚至作为主体与灵魂的建筑物。欧洲园林程度不同地显示了人工管理、统治的特权痕迹,而在中国,虽然树木经过裁剪,却因不露痕迹和合于事物原来的特征与规律而被认为是“自然”的,“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成了中国古代人工环境的意境追求。
在欧洲,古典的风景画表现的是对立于人类的自然景色,而在中国却用山水画一词代替风景画,在写意山水的表象后流露着诸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类的众多人文追求,文学要素也直接纳入到选园的范畴,并籍此催生园景意境中的人文精神,显示了在自然中的不可分割的地位与主体价值。
25〉中国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
答:
房屋不仅是遮风避雨之物,而且是社会文化的标志物。营造活动中的观念性假设不仅是存在的反映,也已构成社会存在的一部分。通过礼制,也通过社会中的民俗、心理结构等其他规范文化,作为形而上学的观念形态,影响与制约着建筑的发展。
如:
上一篇: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避险能力
下一篇:赢在路上-工作分析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