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申请书 (教育实践类)(14)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是简单地将学生推出校门,任其沉浮,而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如何用好企业资源,如何规范企业教学行为,为学校提出了新的问题。尤其需要解决高校和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理念间存在的矛盾;解决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要求和现行高校人才培养内容的匹配;解决行业企业对人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和高校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间的衔接。
为此我们探索“122”模式的内涵建设,强化了“三全程”的过程培养即,校企全程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如企业导师参与全国纺织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与学校一起共同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与培养要求等;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全程融入企业项目,以企业具体技术难题为支点,形成校企合作,导师协同,研究生“一人一题”全程参与工程实践;全程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包括研究招生选拔、企业课程、合作课题研究和论文答辩等各项工作。针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要求,构建了由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创业训练三个模块,各模块之间有机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架构。 2. 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夯实研究生培养质量基础 2.1 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关键,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学校导师队伍建设同时,不断加强企业导师队伍建设,特别青年教师导师队伍建设;采取学校教授推荐 教授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审核的办法。目前已拥有一支72人组成的企业导师队伍,详见附录1。
上一篇:步进马达控制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