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电大《流通概论》期末考试小抄资料

时间:2025-04-20

2014电大《流通概论》期末考试小抄资料

一、 填空题

1. 社会分工 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商品交换;同时, 商品交换 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P6

2.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进了每个部门、每个行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产生。P5

3.要进行商品交换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明晰的产权制度。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几乎同时产生,并具有同样的悠久历史。P5

4.从总体上看,影响零售商业发展、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法律、宏观经济、消费者需求和竞争状况等等。P37

5.零售要素组合的各种要素包括:商品、价格、顾客服务、广告与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和选址。P40

6.在零售业态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百货店的产生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连锁店的产生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 超级市场 的出现被称作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P20

7.零售业态优劣的判定标准是: 竞争优势性 、连锁适应性、 运营“两便性” 。P83

8.就商业而言,一个城市的发展既取决于 批发商业 的发展,又取决于 零售商业 的发展。P19

二、名词解释

1. 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又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交往、商品交换体系的深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P4

2. 业种与业态——业种指的是商业的经营对象,即商品的种类,是按商品别对商业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业态指的是商业的经营方式或商品销售方式,即经营形态,是按经营或销售方式的区别对商业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P9

3. 零售要素组合——也叫零售营销组合,是指零售商用以满足顾客需求并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各种营销要素的组合。包括商品、价格、服务、广告及促销、店铺设计与商品陈列、销售、选址等。P39

4. 正规连锁——亦称为联号商店、公司连锁、直营连锁。国际连锁店协会的定义是:“以单一资本直接经营11个以上的零售业或饮食业,也称所有权连锁。”P68

5. 超级市场——是指采取自选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零售业态。P71

三、单项选择题

1.据商业史学家的研究,我国在(C)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人。

A.商代 B.西周 C.夏代 D.东周 P8

2.商业的分类方法很多,将商业划分为生产资料商业和消费品商业就是按(C)进行分类。

A.业态 B.流通阶段 C.业种 D.流通范围 P9

3.解决供需矛盾的最公平、最稳定、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B)。

A.赠与与乞讨 B.交换 C.自行生产 D.诈骗或掠夺 P5

2014电大《流通概论》期末考试小抄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上一篇:Office 2010 快速入门

下一篇:24.病梅馆记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