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大众传媒(6)

时间:2025-04-21

术研究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这个观点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同。比如就文学写作而言,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认为青春写作往往是十三、四岁的孩子进行的写作,同龄人写给同龄人,而且同龄人只阅读同龄人的东西。这对文学研究是一种挑战,我们的研究者很多就从来不看这一类写作。而另一部分写作,比如女性写作,它们往往包含了复杂而独特的人生经验,对爱情、友情的重新理解,对超越当下生活的纯真向往。但评论界对这类作品尚缺少应有的耐心。它们决不是垃圾,而总是提供着新的活生生的人生经验,改变着我们对文学的理解,理论也会从这样一些不同的写作中获得更新。我们要在他们的写作中寻找东西,在沙中捡金。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很多实际上的困难,比如我们的学术建制上的分工造成的各学科的沟通不足,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经验和审美上的差异,以及不可沟通性等。中国社会科学院白烨先生认为80后现象得靠80后自己来研究。

因此,学者们对于这个文学经验上的断裂,提出了我们本科教学中所教的文学理论与学生自身的文学经验有间隔。年轻学生的文学经验往往与影视合谋,与媒体合谋,与历史合谋与游戏卡通相合谋,而教师却依然站在古典美的立场上研究新的文学生产,教授我们的文学,这就造成大众化的文学与精英文学的间隔。学者们普遍认为,我们不能也不需要抛弃传统的审美经验,而是要努力弥补传统审美经验与当下审美旨趣上的断裂,不少学者因此呼吁各大高校开设“大学语文”,同时要注重讲课的精彩,以及对教材中篇目的选择和课程设置给予高度的重视。其中南京大学汪正龙教授提出,台湾设《论语》研究、唐诗研究、宋词研究。而我们的知识生产环节有问题,我们的课程总是设置通史、通论课,宏观掌握有好处,但也可能造成范式,导致微观上、深入研究上有问题。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学理的建立与学者自身的生存视野和人文关怀是息息相关的,同样应该被学者们和文学教授者们所重视。上海交通大学夏中义教授呼吁,人文不是理念,是一种生命态度,生命的样式。终极就是对一个人的生命全程支配性影响的普及价值,是根基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大众传媒(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