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十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7)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2014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教师使用文档+题库练习打包
“审——联——比——查”四步完美解决比较类单选题
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
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典例4 (2013·天津高考)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
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知识定位 经济体制转型时的中国经济与企业
材料解读 达仁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一度“茫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不知如何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了自主权,使其更具活力,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
D
深刻理解新中国三次大的经济体制转型
1. 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1956年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初存在着国营经济、个体小农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1956年,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照搬苏联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成分并存的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与市场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从而增强了企业活力。同时积极进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工业
上一篇: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1]
下一篇:华兹华斯诗歌的自然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