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十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11)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2014高考历史大二轮 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教师使用文档+题库练习打包
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均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D项说法有误。
押题4 (立意:主干知识——重大会议与经济体制改革)
2013年1~7月份,我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3 832亿元,其中民间投资额比重占63.9%。这体现了私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被明确肯定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答案 D
解析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从政策层面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故答案为D。
押题5 (立意:关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
) ( ) B.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五大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答案 D
解析 考查学生的史学常识和判断分析能力。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再结合第一、 五、七章目录,分别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选D。
押题6 (立意:关注热点——改革开放35周年)
至2013年,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已进行35周年。我国经济总量也由1978年的3 600亿元增加到47万亿元,35年间增加了近120倍。促进上述数字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确立
B.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的解决
上一篇: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1]
下一篇:华兹华斯诗歌的自然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