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生物说课稿 10(6)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容易得出结论,并且误差小。病毒是最合适的实验材料,成分与染色体相似,在生殖过程中两种成分分开,生活史短,繁殖力强。3 模拟、探究、剖析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这一部分,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分析每一步实验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设计的意图何在?以学案的形式,事先印发给学生: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设计意图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将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注封到小白鼠体内 (以上空白地方由学生填写) ●质疑:同学们,如果你是当时的科学家,你认为在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中,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略) ●多媒体展示,[美]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的实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碰撞与比较。 预测:哪一种情况能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为什么? 实际: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大。 结论1:“转化因子”—DNA, 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设疑: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时怎样观察? 引导提问:①DNA和蛋白质的化学元素构成? ②“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作标记?用144C和18O等同位素,行吗? 读图、分析:(挂图) 一亲代噬蔺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5S蛋白质外壳 32P DNA ◆结论2:噬菌体的复制过程中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 投影一道探究性试题: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两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结合图中(a),(b)、(c)三个实验结果,各说明什么问题?整个实验说明什么? ◆结论3: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4 归纳、小结 (1)和学生共同整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 (2)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假设,多向思维,收集材料进行探究学习的科学精神给予高度赞许,并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 反馈运用 事先编拟一组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课堂检测题,以检查学生的达标情况。 七、说教学效果与体会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来感染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实验选材、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的假设、预测、分析与综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更让他们在与科学家的思维比较中,树立自信心,原来自己的思维与科学家竟这样的相似,自己也能成为科学家。课堂检测表明,实验班当堂达标率很高,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高度体现。 八,说板书(略)
6
上一篇:胆管癌护理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