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_经济开放度与中国需求政策的有效性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实用!
汇率制度、经济开放度与中国需求政策的有效性
3
张 瀛 内容提要: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对需求、供给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复杂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OR 模型分析框架,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下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对需求政策、利率泰勒规则、财政供给和劳动供给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根据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以及以中国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提出了一个可检验的假说,表明开放条件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新开放宏观经济学 经济开放度
3 张瀛,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研究部,邮政编码:200002,电子信箱:zywelcomeu @ 。本文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的意见。特别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建设性意见。
一、引 言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和跨国资本流动的日益频繁,我国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面临着挑战。以货币政策为例,由于流动性过多导致的信贷增长,水泥、房地产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使得央行需要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但提高利率使人民币升值预期更加强烈,资本流入使得央行不得不投放基础货币,资金流动性更加充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和汇率政策的矛盾和冲突已引起了较大关注,李扬(1999)、谢多(2000)、谢平、张晓朴(2002)等对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问题进行了探讨。谢平等(2002)认为:1994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以来,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三次冲突说明,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在中国是成立的,在国际资本进出越来越自由的情况下,中国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稳定汇率的目标面临严重冲突。
经济开放度提高所导致的经济运行方式变化与政策操作环境的变迁,已对我国宏观政策有效性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以Obstfeld 和R og off (1995)的OR 模型为基础,在统一的框架内研究汇率制度、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开放度对货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目前运用OR 模型分析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开放对政策传导和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进展很快。Sutherland (1996)在OR 模型框架内分析了金融市场不完全的影响,资本流动涉及到凸的调整成本。Sutherland 通过数字模拟指出当冲击来源于货币政策时,金融市场一体化增大了产出等许多变量的波动;当冲击来源于财政政策,减弱了产出等大多数变量的波动。Senay (1998)在OR 框架内,同时考虑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影响,通过数字模拟发现,在货币和财政政策冲击下,金融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变量的影响与Sutherland (1996)的结论相同,而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增强增大了产出等变量的波动。Buch ,D oepke 和Pierdzioch (2005)基于OR 模型模拟了货币、财政等4种冲击下金融市场开放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结论与Sutherland (1996)相同。他们利用25个OEC D 国家的面板数据对其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发现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截面数据得到的回归系数不显著性,而90年代的截面数据回归系数具有较高的显著性。Brunner 和Naknoi (2003)以贸易成本表示商品市场一体化程度,通过数字模拟分析了商品市场一体化对宏观政策有效性的影响。他们采用23个OEC D 国家的面板数
84张 瀛:汇率制度、经济开放度与中国需求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