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研究(5)

时间:2025-07-11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许多方面还不成熟、不完善,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发展非常滞后,充分的市场竞争尚不能完全展开,而活跃的要素市场是形成公允价值市场的基础性条件。再者,我国企业的产权关系纷繁复杂,产权清晰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利用关联方交易等方法操纵利润的现象还十分普遍。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公平、公正、公认的市场价格很难形成。公允价值难以取得。

例如。虽然新准则增加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限定条件,但是非货币性交换中对商业实质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会计弹性,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此外,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是一个难题,从而为企业利润操纵留下一定空间。

(三)公允价值计量容易操纵利润,影响企业盈余管理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结果可增值也可减值,而不再采用现行的单边调整减少资产价值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仍然是一个难点。在很多时候是估计的结果.因而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关于重组收益的确认问题准则在债务重组业务中允许确认两类损益。一是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二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的转让损益。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获取额外的重组收益及巨额利润。使亏损减小或是扭亏为盈,维持报表利润.使会计报表不真实。

(四}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将在操作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成为公允价值是否能良好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既包括业务素质,也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如果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的素质偏低,这样会造成企业管理层操纵利润的现象,导致了公允价值应用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因此。公允价值的客观判断成为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挑战。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还会受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目前情况下,如果不顾条件地运用公允价值必然会带来公允价值的滥用,并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在我国,作为活跃市场事后证据的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难以为由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鉴证提供可资依赖的、必不可少的证据。此外,公司治理、企业高管人员道德观和会计人员的素质等也是我国不宜以公允价值作为主导计量

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研究(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