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研究(4)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信息,转向为投资者、债权入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无论如何,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相关性是对会计信息质崖的必然要求。公允价值因其能够公允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已经被认为提高会计消息可靠性性的重要计量属性。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基础设施作用的必然要求
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催生了中国会计准则。现代资本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之上的,其有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虽然因为具有“可验证”特质而一直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一统天下,但由于其只能反映资产或负债的过去价值,而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面向未来决策的需要。这便使以此为基础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有用性大打折扣。显然,单纯追求会计信息可靠性必然会大大降低有用性。只有既具可靠性,又具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才能真正起到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作用,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由于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条件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囊愿进行资产交换,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的是资产、负债的客观计量和真实反映。而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正是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是他们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说瞒我国在会计目标问题上以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过任的受托责任观,开始让位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的决策有用观。这种转变是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俄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更好地发挥其在资本市场发展中基础设施作用的重要标志。
三、我国现阶段运用公允价值的局限
(一)公允价值界定的框架模糊。缺乏可靠性虽然公允价值的推广为处于困境中的历史成本计量找到了一条出路,但却遇到了新的问题,即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缺乏合理保证。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强调和明确了公允价值应该是在各方熟悉的情况和基于公平的原则下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但是这种界定使得公允价值和真实价值的契合度几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判断这样的模糊框架。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很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获得。虽然在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时,可以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公允价值,但现阶段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信息都很缺乏,判断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因此,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操作难度也大。
(二)我国市场经济条件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