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6)

发布时间:2021-06-09

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我们将质粒G1CEACDNa在感受态细菌中大量扩增,脂质体法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以含G418的RPMI1640培养液筛选培养并扩增,RT-PCR检测目的基因稳定表达;将15只裸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分别用门静脉注射法,脾脏注射法和肝脏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每只裸鼠注射非转基LoVo细胞1×107个,21天后处死裸鼠观察肝转移情况,发现门静脉注射法建立肝转移模型简便,有效;再将60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热疗组、5-FC热疗组和单纯5-FC化疗组,每组15只,用成功转染质粒G1CEACDNa的LoVo细胞门静脉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每只裸鼠注射1×107个细胞,同时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单纯热疗组腹腔注射43℃生理盐水,5-FC热疗组腹腔注射43℃5-FC,单纯5-FC化疗组腹腔注射不加热5-FC,注射剂量均为

500mg/kg.d,连续21天,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裸小鼠,5-FC热疗组结肠癌肝转移率和都比较少;普通病理可见对照组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并可见细胞核分裂相和瘤巨细胞;而单纯热疗组和单纯5-FC化疗组肿瘤组织中,瘤细胞数减少,肿瘤细胞空泡变性,细胞核皱缩,边集甚至消失,特别是在5-FC热疗组肿瘤组织标本中更加明显,仅残留少量肿瘤细胞,并可见散在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对照组,单纯热疗组和单纯5-FC化疗组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呈不规则形,体积较大,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相易见,细胞浆内细胞器丰富,但无明显的凋亡小体;5-FC热疗组大量肿瘤细胞呈胞体凝缩,胞质浓缩,核糖体及线粒体聚集,细胞核固缩,核碎裂等表现,并可见大量有完整细胞膜包裹的凋亡小体,各组肿瘤标本中均有CD基因的表达。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脂质体能成功将质粒G1CEACDNa转染入结肠癌LoVo细胞,并且能稳定整合持续表达。

2.热疗联合组织特异性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系统腹腔化疗能明显减少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瘤发生率。 3.门静脉注射法更为有效的建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4.结肠癌肝脏转移瘤组织中目的基因能够稳定表达。

4.期刊论文 赵泽国.冉宇靓.郑蓉.孔健.陈盛祖.遇珑.杨治华 188Re标记CEA嵌合人源化抗体在荷人结肠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显像研究 -癌症2002,21(5)

背景与目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在多种肿瘤,尤其是在结肠癌中高表达,抗CEA抗体在人结肠癌的诊断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188Re标记CEA嵌合抗体,研究其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方法:用氯化亚锡还原法标记CEA嵌合抗体及其亲本鼠单抗C50,薄层层析法鉴定标记抗体的标记率、放化纯度及体外稳定性,ELISA鉴定标记后的免疫活性,研究188ReCEA嵌合抗体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效果,并与C50鼠单抗的显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88ReCEA嵌合抗体的放化纯度大于95%;比活为356MBq/mg;免疫活性为61%;薄层层析示其在体外稳定.188ReCEA嵌合抗体的生物学分布显示:注射后24h,肿瘤与肾脏、血液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0.75、0.99,与其余各脏器的放射性比值均大于

1.78;48h,肿瘤与肾脏、血液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1.02、1.12,与其余各脏器的放射性比值均大于2.08.20h后,肿瘤显影清晰.CEA嵌合抗体的放射生物学特性及显像效果与C50鼠单抗基本相同.结论:188ReCEA嵌合抗体在裸鼠体内放射免疫显像显示出良好的肿瘤特异性,且显像速度较快,可显示的肿瘤最小可达0.5cm.CEA嵌合抗体降低了免疫原性,在人体内显像更优于其亲本鼠单抗C50.

5.学位论文 谢琦 功能磁共振活体评价p53治疗人类结肠癌早期疗效的实验研究 2008

第一章人类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制作及MR成像

  引言:人类结肠癌鼠模型对探索中晚期结肠癌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目的:

1.建立适宜于MR成像的人类结肠癌肝脏、皮下移植瘤的标准荷瘤裸鼠模型,为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在体评价的临床前期研究提供一个动物模型。 2.探讨利用临床型医用1.5TMR成像仪进行荷瘤裸鼠MR成像的可靠方法,包括常规MR成像,1H-MRS以及DWI。 结果:

一、接种成功情况与动物生存种植后41天均在皮下形成最大径线6.5mm~18.1mm、容积约120.45 mm3~2248.01mm3的肿瘤块,4只鼠肿瘤最小径线大于1cm;42天在肝脏形成最大径线约5.3mm~12.5mm、容积约85.48 mm3~910.11mm3肿瘤块,1只鼠肿瘤最小径线大于1cm。检查结束无荷瘤鼠死亡。 二、MR表现

(一)常规MR成像荷瘤鼠皮下肿瘤与肝脏肿瘤在常规MR图像上,T1WI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中央部位呈更高信号。 (二)DWI 1.信号

①DWI图:b值=100时呈极高信号,随着b值增加,中央部分信号降低,逐步呈稍高、等或稍低信号。

②ADC图:b值=100时呈等信号,随着b值增加,中央部分信号增高,逐步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周边部分信号降低,逐步呈稍低信号、低信号。 ③EADC图:b值=100时呈等信号,随着b值增加,中央部分信号降低,逐步呈稍低信号、低信号,周边部分信号升高,逐步呈稍高信号、高信号。 2.层次

随着b值增高,图像解剖分辨率越高,层次越清晰。在ADC图像上b值≥800 100%图像层次清晰,与T2WI图像分辨率接近。在EADC图像上,b≥700100%图像层次清晰,与T2WI图像分辨率接近。

3.ADC值与EADC值:随着b值的增加,ADC值与EADC值降低。 三、病理

HE切片上肿瘤内可见坏死区,可见印戒样细胞与腺管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p53≥+。 四、MR成像与病理对比

(一)大小MR T2WI测得的肿瘤体积与大体病理标本测得的体积大小差别无显著性(p>0.05)。

(二)肿瘤坏死病理切片示肿瘤中央区域坏死,MRI可见坏死区T2wWI呈更高信号,b值大于500s/mm2ADC图上为稍高或高信号,高于周围非坏死区;EADC图上呈等信号或低信号,低于周围非坏死区。中央坏死区的ADC值高于周围非坏死区,EADC值低于周围非坏死区,差别有显著性(b=100~1000时,p=0.00079)。

第二章rAd/P53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人类结肠癌肝脏移植瘤模型基因转录效率的实验研究  引言在肿瘤基因治疗临床前期研究的动物实验.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直接穿刺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rAd/P53在肿瘤内导入的效率,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晚期结肠癌时选用最方便、效果最佳、基冈制剂用量最少的导入途径提供依据。 结论:

rAd/P53经静脉注射还是直接瘤内注射p53均可转移到肿瘤细胞,但是即使比直接瘤内注射量大3.3~7.5倍,静脉导入途径p53导入效率明显低于直接瘤内注射,抗癌效果明显差于直接瘤内注射。无论是静脉给药还是直接肿瘤内注射,rAd/p53对正常肝脏组织细胞无转染,无损伤作用。 第三章rAd/P53与5-氟尿嘧啶或碘油配伍治疗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早期疗效的检测

  引言:p53抗癌机制之一就是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许多实验与临床观察也表明,rAd/p53可增加化疗药物的抗癌作用。

在无创的影像领域,MR的DWI、1H-MRS在判断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代谢及坏死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也成为许多抗癌治疗临床前期疗效早期评价的热门研究方法。目前未见有关利用上述成像技术评价p53抗癌效果的研究报道。 本研究目的:

运用MR-DWI和1H-MRS研究上述配伍治疗的早期改变,探索MR常用功能成像方法活体无创对rAd/p53早期抗癌疗效评价的标记物。 二、疗效检测

(一)MR检查于假治疗或治疗后24h、48h、72h、120h、168h各组分别随机取5个肿瘤量的荷瘤鼠,在麻醉状态下用自制的外固定物固定,在PhilipsGyrosean Intera Achieva1.5T Ivova Dual HP超导型MR成像仪上用膝关节8通道相控阵线圈(Syn-keen-8)行MR检查。MR采集的序列同第一章。

(二)标本的实验研究MR检查后处死荷瘤鼠,即切下肿瘤,检测肿瘤的p53蛋白表达(westernblot)、细胞坏死(HE染色)、凋亡(TUNEL)与细胞增殖状况(ki-67染色)。 结果:

一、各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大小对比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肿瘤容积差别无显著性。该结果可排除肿瘤大小不同所致的对肿瘤凋亡范围的影响。

二、MR改变 (一)DWI

1.不同b值(100~1000 s/mm2)ADC、EADC的改变ADC值、EADC值在b=800 s/mm2时变异度最小。故取b值为800 s/mm2的DWI观察各组肿瘤的ADC值、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