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分析法的高校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12)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高校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
趋于一致,从而有效缓解两种组织目标不同所造成的矛盾与冲突。
第三,分类管理。对于那些积极型学生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要适当授权,使他们同时拥有权威和权力。这样,他们不仅能够有效地完成正式组织领导者交给他的任务,还能够积极引导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对于消极型学生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不能听之任之、迁就退让,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犯了错误要坚决按校纪校规处理。对于他们的各种需求及时进行区分,对于合理的要求要设法予以解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要做好沟通和说服工作,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对于虚拟型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让他们在虚拟网络组织中积极引导成员的消极情绪,从而引导组织成员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4.2.3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
沟通是管理的重要工具,是有效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们或多或少的正式组织相分离,表现出个性化,他们的言行举止可能不符合正式组织的规章制度,给其他同学树立消极意义上的“榜样”。但是作为高校管理者,不能只看问题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他们引起别人注意的非常规的行为,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其内心深处是渴望被尊重、认可和信任的。这种情况下,高校管理者只有在缩短与非正式组织成员间的心理距离,以朋友而不是管理者的身份去接近他们,与他们倾心而谈,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从而实现彼此心理的相容和衔接。同学与同学的沟通是学生非正式组织产生的最重要原因。通过在课堂上、课堂下的交流,他们找到了共鸣,并逐渐形成能够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非正式组织。同时,由于在非正式组织中信息传递的更快、内容更丰富,在组织成员间更容易引起共鸣,所以非正式组织是沟通不可缺少的渠道之一。若把非正式组织的沟通工作做好了,那么学校的各项工作便可以上传下达,顺利而有效的完成。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有其特殊的渠道,在一些特定信息的传播速度上比正式组织还快。例如,对一些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处罚结果,除了正式组织的传播途径以外,非正式组织能以更快,更有效的方式传递下去,从而对那些有违规倾向的学生起到一定的警告作用。
4.2.4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
学生非正式组织既可能促进高校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也可能阻碍甚至破坏其目标的实现。在对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进行归类的前提下,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非正式组织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⑤ ⑤ 赖运荣. 高校班级中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及其强化管理机制探讨[J]. 大江周刊,2013,(9):104.
下一篇:学习指南课程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