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4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8)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②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
③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的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做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推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31. 下列对第①段中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通过直接描写草屋的破败,来暗示林冲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
B.这里展现了林冲细致的观察力,表现了人物细心缜密的性格特征。
C.这是对草屋的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了风雪之大,为下文做铺垫。
D.这里的环境描写既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又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32.对第①段“那雪正下得紧”和第②段“到晚越下越紧了”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那雪正下得紧”直接描写风雪环境,进一步写出了雪势很大。
B.第②段中“到晚越下越紧了”是侧面衬托风雪,从而暗示了高潮的来临。
C.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下得紧”意思是递进关系,烘托越发紧张的气氛。
D.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对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33.对第③段中细节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以“放”、“搬”、“探”、“摸”等系列动作,刻画了林冲谨慎小心的性格。
B.“怎地好?”和“怎生安排?”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林冲唯恐出事的心理状态。
C.文中对林冲进入古庙后的描写,既展现了人物的性格,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D.本段中的花枪和酒葫芦,正是作者为故事情节的推进而精心设计的“道具”。
34.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的第③段是故事内容发生转折的部分,是从平缓局势转向激烈矛盾的过程。
B.文中林冲的形象很复杂,是“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典型例子,有很强的悲剧性。
C.文中围绕林冲的遭遇展开情节,情节的起伏也反映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
D.在选文中,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林冲性格中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35.下列对文章写法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上一篇:分解质因数
下一篇:三圈环流和海陆分布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