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制备(溶胶-凝胶法)(2)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散介质均为固相的固溶胶等。在此主要讨论以水或有机溶剂为介质而形成的溶胶及其凝胶。研究表明,在电解质胶体溶液中,溶胶粒子是带电荷的,这是胶粒从介质中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粒子的结果。
溶胶粒子的表面自由能很高,从热力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体系是极不稳定的,易受外界干扰(如加热、投入电解质)或搁置而发生聚沉。但实际的胶体溶胶,有时又相当稳定,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不发生聚沉。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稳定作用呢?概括起来可以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 溶胶的动力学稳定性。由于重力场的作用,胶粒会发生聚沉作用;但粒子的
热运动,又促使粒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当粒子足够小时,扩散作用足以抵抗重力的作用而形成具有一定浓度分布的沉降平衡。
第二, 胶粒的荷电性。在胶粒之间同时存在着范式吸引力fA和双电层的静电斥力fR,
总的作用力f总=fA+fR,只要fR的绝对值大于fA绝对值,胶体就可保持稳定。因而控制胶粒的运动(温度)和电性(电解质种类和浓度)就可控制胶体溶液的稳定和沉降。而这些为控制溶胶-凝胶过程提供了依据。
2.溶胶-凝胶的基本过程
溶胶-凝胶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溶胶-凝胶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1)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散到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液,因此,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在形成凝胶时,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
(2)由于经过溶液反应步骤,那么就很容易均匀定量地掺入一些微量元素,实现分
子水平上的均匀掺杂。
(3)与固相反应相比,化学反应将容易进行,而且仅需要较低的合成温度,一般认为溶胶一凝胶体系中组分的扩散在纳米范围内,而固相反应时组分扩散是在微米范围内,因此反应容易进行,温度较低。
(4)选择合适的条件可以制备各种新型材料。
溶胶一凝胶法也存在某些问题:首先是目前所使用的原料价格比较昂贵,有些原料为有机物,对健康有害;其次通常整个溶胶-凝胶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常需要几天或儿几周:第三是凝胶中存在大量微孔,在干燥过程中又将会逸出许多气体及有机物,并产生收缩。
金属醇盐水解
1.溶胶制备
在溶胶-凝胶中,最终产物的结构在溶胶中已初步形成,而且后续工艺与溶胶的性质密切相关,因此要求溶胶中的 “粒子”有满足产物性能要求的结构和尺度,分布均匀,溶胶外观透明澄清,具有适宜的流变性质及其它理化性质,并能稳定存放足够长时间。控制溶胶的制备工艺,即控制醇盐水解和缩聚的条件,得到高质量的溶胶是溶胶-凝胶法最关键的一步。重要的工艺参数有加水量、催化剂、醇盐品种、溶剂种类及水解温度。
其最基本的反应是:
(l)水解反应:M(OR)n + H2O → M (OH)x(OR)n-x + xROH
(2)聚合反应:-M-OH + HO-M- → -M-O-M-+H2O
-M-OR + HO-M- → -M-O-M-+ROH
(1)加水量
溶胶有两种。一种是聚合溶胶,又称大分子溶胶、化学溶胶,这是在控制水解的条件下形成的,颗粒度一般不大于1 nm,在体系无固-液界面,属热力学体系。另一种是粒子溶胶,又称物理溶胶,是在充分水解情况下生成的。生成的是1-5 nm的沉淀物,体系内存在固-液界面,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必须加入胶溶剂使离子表面荷电,形成双电层才能稳定存在。这种作用就叫溶胶化作用。常见的胶溶剂有盐酸(HCl)、硝酸(HNO3)、乙醇(C2H5OH)、氨水(NH4OH)等。
(2)催化剂和溶胶的酸度
上一篇:CRRT治疗时机及剂量
下一篇: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第四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