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传》和陈寅恪晚年心境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专题论文
《柳如是别传》和陈寅恪晚年心境
程兆奇
陈寅恪先生自中年起举手投足之间取得的杰出成就, 对中国文史学多具经典 意义。因此,在常人看来,四九年后寅恪先生在南北史和隋唐史方面进一步作集 大成的总结,才是“顺理成章”的。然而,正像他自况的“著书唯剩颂红妆”那 样,寅恪先生晚年倾大力研究的却是两位昔时女子,尤其是对钱柳因缘的释证, 竞费时十年。于是乎,《论再生缘》、特别是《柳如是别传》的写作动机,就成 了聚讼至今仍未结案的一个悬疑。说“仍未结案”,是指一些大陆学者对余英时 《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的异议,就我来说,我是同意余先生的解释的。我曾在 〈也谈陈寅恪〉(载日本《中国研究》一九九六年九月号)中说对余先生的解释 是“一心尽倾”,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叹服余先生文章的聪明和大气,但的确 也感到在大关节目上或者说在方向上余先生的解释是最合理的。 所以我在 〈也谈〉 中说到《别传》时有“让人一见即会顿生疑窦”等语。因为〈也谈〉不是专门的 书评,没有详及《别传》,因此文章刊出后,有些读者来信,希望能有具体的论 证,有些则迳说若非如此未免会予人以“有色眼镜”的印象。其实,我的看法并 非对余先生观点草率地附会,而是反复恭读《别传》并参以寅恪先生晚年其他著 述为根据得出的。
《别传》有没有它意?或者说是不是暗喻今事?确很微妙。下引十分引人注 目:
寅恪案,郑氏之取台湾,乃失当日复明运动诸遗民之心,而壮清廷及汉奸之 气者,不独苍水如此,即徐闇公辈亦如此。牧斋以为延平既以台湾为根据地,则 更无恢复中原之希望,所以辛丑逼除,遂至白茆港移居城内旧宅也。然河东君仍 留居芙蓉庄,直至牧斋将死前始入城者,殆以为明室复兴尚有希望,海上交通尤 有可能。……(一一八三页)
这样的话,摆在“反攻大陆”的年代,又是出自像寅恪先生这样对时事也十
下一篇:新民小学语文课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