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2)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
合。蓝色经济的外延不仅包括海洋产业,也要包括众多的l临海产业。更广义地讲,蓝色经济区是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是涵盖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因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该是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海洋优势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合理配置,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海洋特色经济区。
——从地域视角看,蓝色经济区位于沿海地区,海岸带地区是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从文化视角看,蓝色经济区以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为其鲜明特色,区域内居民对海洋有着深厚的情感积淀;
——从经济发展视角看,蓝色经济区是国家海洋经济最集中的区域,海洋产业发展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之一,对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蓝色经济区是生态文明示范区,肩负着最大限度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任,做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及改善的有机统一;
——从科技创新视角看,蓝色经济区是海洋科技发展的领先地区,代表国家海洋科技实力和水平,并在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从对外开放视角看,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紧密的外向型经济核心区之一,也是港口密集,外商直接投资聚集度较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区域。
总之,蓝色经济区以海洋为特色,但又不局限于海洋,它所强调的是人、海洋、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其基本特征是:陆海一体与海陆统筹、海洋科技先导与外向辐射、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开放互动(向海、向陆)与城乡一体。作为沿海地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蓝色经济区的提出,标志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较高级阶段。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基础分析
山东省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建设“海上山东”发展战略以来,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山东半岛地区是全省经济最发达地区和中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具备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基础条件。
1.资源基础。山东半岛沿海地区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前提。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对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6种海洋自然资源进行_=l三度评价,山东省位居沿海各省市之首。通过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建立相关海洋产业门类,不断集中、转化和成长为海洋经济,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集聚,是蓝色经济区建没的实现途径;另一方面,相比陆地资源,海洋自然资源开发所表现出来的难度大、科技依赖度高、资金投入大等特点,以及当前海洋经济发展中高技术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趋势,使海洋人才、海洋科技、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综合管理等海洋社会资源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山东省海洋社会资源聚集度在全国首屈一指,海洋科技人员总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中央驻鲁的海洋科研教学单位有15个,海洋界两院院士16人;已建成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24家,5个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已经启动。高度聚集的海洋社会资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ILI东半岛率先在伞国建成蓝色经济区成为町能。
2.产业基础。海洋产业结构决定了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的发展和演变表现为首先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然后从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动态演变性特征①。因此,作为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必须立足于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通过海洋产业发展带动临海产业及相关陆域产业。2007年,山东省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3675亿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增长15.3%;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1726亿元,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19.5%,高于全省经济增长率6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上升为6.6%。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基①张静、韩立民:<试论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万 方数据93
上一篇: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
下一篇:1.6线性回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