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 复习精髓(8)

发布时间:2021-06-07

要用在日课圣咏以及圣母颂歌、感恩赞等谱曲上。采用这种手法的作品有迪费的《耶稣,众人的就主》。

尼德兰乐派:西方音乐史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把15、16世纪一大批出自低地国家的音乐家称为“尼德兰乐派”,并区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尼德兰乐派,分别以迪费、奥克冈和若斯坎为首。

勃艮第乐派:勃艮第乐派形成、发展在1400—1450年间,当时勃艮第公国的王侯们对音乐的热爱,吸引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献身宫廷,于是形成了欧洲大陆最早的乐派。他们常用的音乐体裁是“尚松”,重要的成就是确立了大型宗教体裁“弥撒曲”五部分的常规写作形式,代表作曲家为杜费和班舒瓦。勃艮第乐派的风格特点是:(1)作品以三声部复调音乐为主,即固定低声部、中间对应声部和高声部。弥撒曲均为四声部复调作品,四声部自下而上为:低音对应声部、固定声部、高音对应声部和旋律声部。(2)旋律和节奏的发展集中在高声部,假低音的技巧常被采用,即三度和六度平行进行。(3)兰迪尼终止式普遍出现。

(4)喜好世俗风格的尚松、宗教性的经文歌和弥撒曲体裁。

定旋律弥撒曲:15世纪勃艮第作曲家的常用体裁。弥撒的各个乐章采用一个相同的旋律作为定旋律(圣咏或世俗歌曲),以此作为音乐统一的轴心,四声部织体。作曲家迪费是其主要创造者。

迪费:是勃艮第时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涉猎当时各种世俗和宗教音乐体裁。在世俗方面涉及一些歌谣曲;在宗教方面有大量的经文歌和弥撒曲,他的经文歌大部分是等节奏经文歌,被人称为“来自天堂的乐声”。他倾向于更清晰的调性与功能和声的音乐语言,通过自己的创作真正确立起了定旋律弥撒曲的体裁风格,并使其成为法-佛兰德复调音乐最重要的体裁之一。第一次将世俗曲调运用到弥撒曲中;第一次将经文歌四声部织体运用到弥撒曲中;第一次在定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对位的低声部在弥撒曲中运用。代表作有经文歌《最近玫瑰开放》,弥撒曲《武装的人》。

班舒瓦:天主教神父,与迪费同为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年轻时从军,后致力于勃艮第王朝。在他简朴的音乐中,世俗音乐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尚松最为特色,他的大多数尚松都是回旋曲,这也成为15世纪以后尚松的习惯形式,人声旋律简洁,没有复杂的节奏,还时常出现三和弦轮廓,优美典雅富有感染力。他的许多经文歌、赞美诗和圣母颂歌都是为特定的宗教仪式创作的,音乐很少装饰,在一些作品中采用福布尔东的手法。他留下的作品没有弥撒套曲,而是一些单乐章的弥撒曲,风格类似于他的尚松。代表作有尚松《越来越》。

尚松(勃艮第乐派主要体裁):是指14至16世纪用法语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从勃艮第乐派开始起,它成为代表法国世俗音乐的重要体裁。它产生于14世纪马肖等作曲家的创作,一般采用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14世纪后期,发展成为一种有复杂节奏和对位的歌曲,勃艮第时期的尚松基本上继承了14世纪的这种歌曲传统,但与14世纪后期的风格相反,勃艮第时期的尚松以清晰和幽雅为特点。

西方音乐史 复习精髓(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