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 复习精髓(5)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者也常常有民间艺人担任,宗教剧的过渡扩张导致有损教会权威,1210年,被教皇明令禁止神父在公开场合演戏。
希德嘉:中世纪女性作曲家,1098年生,创作了至少72首歌曲,她的《美德的戏剧》是现存最早的道德剧,描绘了魔鬼于16种美德之间为占有一个灵魂而进行的斗争,具有丰富的想象性和戏剧性。
圣母院乐派:随着1163年,新的圣母院大教堂奠基,巴黎成为12、13世纪欧洲最具活力的学术中心。此时,复调音乐的中心也从法国南部转向北部的巴黎,巴黎圣母院成为晚期中世纪最具创造性的中心,也产生了圣母院乐派。重要贡献:对复调节奏在记谱和写作方面进行了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广泛和更加丰富的运用。主要的两种风格特征:华丽装饰的奥尔加农和节奏规整的第斯康特。圣母院复调常常把华丽奥尔加农和第斯康特混合使用,即在华丽奥尔加农之后接上第斯康特,形成了两种音乐风格的对比。圣母院乐派中最重要人物是莱奥南和佩罗坦。
莱奥南:诗人和作曲家,擅长写华丽奥尔加农,这种复调体裁在他手里被发展到顶峰,他著有《奥尔加农大全》,这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复调音乐文献之一。 佩罗坦:擅长写第斯康特,在发展有节奏的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具有贡献,创造了一批三个乃至四个声部的复调音乐,导致了和声关系的复杂化。他曾对莱奥南的《奥尔加农大全》进行润色和修订。
孔杜克图斯:流行于12、13世纪,是拉丁歌曲的一种。它既可以是复调,也可以是单声形态,一般为二至四声部,常见为三声部,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但更规整,各个声部节拍基本相同,它不再依赖圣咏,而是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每个声部都唱歌词,且各声部歌词一样,采用拉丁歌词,它的歌词属于比较规整的格律诗体,是押韵的,出现有规律的节奏重音变化,由于它不是正式的礼拜音乐,内容一般限于严肃诗歌,可能具有宗教性质,也可能涉及政治、道德、历史等世俗事物,音乐表现出有规律反复的分节歌曲形式。到了13世纪下半叶被经文歌取代。
戈利亚德歌曲:现存最古老的在中世纪流行的一种拉丁歌曲,是12世纪以来云游诗人创作的诗歌。保存最著名的手稿《卡尔米拉·布拉纳》
云游诗人(游荡诗人):当时在法国、英国和德国,主要是由一群不规矩的学生,或想逃避枯燥的修道院生活,到处游荡的云游僧侣构成。
流浪艺人(杂耍艺人):是靠献艺供人娱乐而谋生的职业乐师。在法国被称为“戎格勒”,德国“高克勒”,英国“贾格勒”和“格里曼”。
英雄业绩歌:最早的方言歌曲之一,是史诗性的长篇叙事诗,歌颂忠诚、勇敢的骑士英雄。常由流浪艺人演唱。以民间说唱形式诵唱,音乐简单缺乏变化,以口
上一篇:跨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之四:圣达特
下一篇: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问题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