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七版)呼吸系统疾病第十章 间质性肺(9)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三)药物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可引起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的药物日益增多,包括胺碘酮及抗肿瘤药物或细胞毒药物(甲氨蝶呤、白消安、博来霉素等)、六烃季胺、麦角新碱、肼屈嗪、苯妥英钠(大仑丁)、呋喃妥因等。用药到发病间隔的时间不一,可为急性型或慢性型。除了博莱霉素等致肺纤维化强的药物以外,多数表现为慢性型。至今对发生肺纤维化的机制还不很清著:如博来霉素通过氧自由基作用于肺泡,引起Ⅱ型上皮细胞增生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性肺泡炎。炎症细胞可释放TNF-α、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促使肺纤维化的形成。患者可出现气促,或X线胸片见肺间质性改变。早期停服药后大多可恢复,但发展到纤维化则吸收困难。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一定效果。
(四)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
本病病因不明。病理改变是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内有成熟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浸润,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可形成“嗜酸性脓肿”。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慢性病程,有发热、咳嗽伴气促,偶有少量咯血。可有体重减轻、盗汗。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多在20%~70%。胸部X线片显示非段或叶性分布的片阴影,常为双侧外带分布(“肺水肿反转”表现),阴影可呈游走性。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X线表现、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治疗后的反应等,但需除外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肺部病变(如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哮喘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40mg/d)治疗效果显著,常可恢复正常,因停药较易复发,故疗程需在一年以上。
(五)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
本综合征以肺弥散性出血、肺泡内纤维素沉着和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病因
下一篇: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