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文化大革命”成因问题研究述评(6)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介绍“文化大革命”的成因
如果说高度集权的决策体制使毛泽东得以作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决策,但如果有比较完善的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仍可以最后阻止这种错误决策的实施。然而,在“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长期的以党代政已使党的权力不受限制,党的权力不受限制又集中地体现为毛泽东的权力不受制约。在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下,没有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领袖个人获得了凌驾于中央领导集体之上的权威地位,他的个人权力不受宪法和法律的限制,也不受党纪和政纪的约束。在这种条件下,“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也就难以防止和制止。(32)
3.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出现削弱和滑坡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出现削弱与滑坡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反右”扩大化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削弱和破坏,社会矛盾的逐渐积累,阶级斗争被认为是越来越激烈;而每一次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结果都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又一次削弱,法制被削弱又使政治运动更加偏离法制的轨道,阶级斗争则不断被扩大化。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链条:越搞政治运动越感到阶级斗争形势严重;越批封、资、修就越觉得资本主义要复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滑坡与“左”倾阶级斗争理论与实践形成恶性循环的结果,便是“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此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健全导致个人专断和人治现象的产生;党员干部法制意识淡薄则是“文化大革命”爆发的社会基础。(33)另有学者认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当时中国的宪法运行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外制度”与“法内制度”的相悖,消解了阻止“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外部屏障。宪法功能的弱化失去了阻止“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最后屏障。(34)
4.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失误
中国共产党没能坚持以致根本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左”倾错误观点系统化、理论化;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致使党内正常民主生活和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遭到破坏;自觉不自觉地大搞以个人崇拜为核心的现代迷信,使党内思想僵化,造成随风倒的坏风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只注意反修防修,注意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却没有注意对封建主义思想观念及其遗毒加以系统地清理和根治;党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没有完整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理论较为贫瘠。党的这些失误也就成了“文化大革命”发动并持续十年之久的重要原因。(35)
(五)社会历史文化原因说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这是许多学者的共识。由于学者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因而又出现了多种观点并存的现象。
1.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准备不足
论者一般认为,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准备不足,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没有正确的认识,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在研究中,一是对造成认识误区的几个基本理论概念的分析认识,如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关于对“资产阶级权利”的误解等等;二是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如何发生、如何深化的过程(36)。有论者指出,封建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从心理素质、思维习惯等更深层次上维护着过时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影响了党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37)。另有学者指出,由于中国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应当具备的社会和心理准备,当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时,便很容易被用来为集权政治服务,为“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埋下祸根。
(38)
还有的学者对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中国的封建社会漫长,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很大,包括社会关系的非民主化、经济关系上强调集权、政治关系上的皇权思想、文化关系上推行“愚忠”等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试图实现以平均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之一。(39)有学者指出,个人崇拜的社会基础是小生产者。毛泽东的某些平均主义思想也来源于农民小生产者。因此,毛泽东的某些错误思想很容
上一篇:英语高级口语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