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15)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想僵化。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这种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往往成为机会主义者在理论上背叛马克思主义、在行动上动摇变节的思想根源。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是相反的两个极端,但是“两极相通”,在一定条件下,绝对主义会滑向相对主义。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有人曾经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是完美无缺的最终真理,然而,一旦发现某些经典理论也并非尽善尽美,于是就认为根本不存在绝对真理,没有什么可信赖的理论了。他们把教条主义的破产看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危机,成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俘虏。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的教条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
3.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真理的具体性还表现在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上。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所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
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
上一篇:户外拓展训练标准流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