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点文言文虚词18个(14)

时间:2025-07-10

1.可理解为“由于这个”,表示前后句的因果或承接。例如: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

2.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在这”“从这”。例如: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

【与】

—、作动词

1.给予,授予。例如: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

2.结交,参与。例如: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

3.赞许。例如: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仁陷于愚,固君子所不与也(《中山狼传》) .

二、介词

1.介绍出主动者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同”“和”等。例如:

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信陵君列传》) .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

2.介绍出主动者发出动作以后受益的对象,即发出动作行为的是“谁”或“什么”,可译为“为”“给”等。例如: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

三、作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和”;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蜩与学鸠笑之(《逍遥游》) .

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 .

四、作句末语气助词,同“欤”,表示感叹或疑问,可译为“吧”“吗”“呢”“呀”等。例如: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高中重点文言文虚词18个(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