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点文言文虚词18个(11)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
2.使用。例如: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
二、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把”“凭”“依据”“按照”等。例如: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例如: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
3.引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时间,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等。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至于泰安(《登泰.
山记》)
4.与“上、下、东、西、前、后”等方位名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例如: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 .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
龙说赵太后》)
三、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又”“且”“而”“并且”“而且”等,或不译。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
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
2.表承接,常常用于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之间,可译为“而”或不译。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
3.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致”“从而”。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
上一篇:角色扮演与幼儿教育
下一篇:禁止强迫劳工政策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