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点文言文虚词18个(12)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
论》)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触龙说赵太后》) .
4.表修饰,可译为“而”,或不译。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
5.表因果,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古人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
四、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
五、作副词,同“已”,已经。例如: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
【因】
一、作动词,遵循、沿袭。例如: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
二、作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
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译为“依照”“根据”。例如: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膑传》) .
3.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时机,译为“趁着”。例如: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 .
4.介绍行为、动作所采用的手段、途径,可译为“由”“从”。例如: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
5.依靠,凭借。例如: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
上一篇:角色扮演与幼儿教育
下一篇:禁止强迫劳工政策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