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普及机器人文化的探索(结题报告)(8)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通过六个课时的学习活动,在信息技术同美术、音乐的整合中,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会了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设计、制作能唱“雪绒花”、“英雄少年”的唱歌机器人。这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附件二“智能机器人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整合实践和思考”)
杨老师是个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才一年。通过自己的研究,对课程、教材、教学、教育等名词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对其各种能力的培养;认识到教师扮演的角色在教学中要有很大改变,要变教学的主导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认识到师生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互动的,师生的发展是多向度的,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智能机器人课程在教学中的实践,使年青教师在教师成长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也是互相的。吴泾三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领导的学校发展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
3)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智能机器人是一门跨学科、高度综合、极具成长性的学科,使机器人教育能自然融合在各学科教育中,为信息科技和课程整合、研究性学习、综合创新活动提供了优秀的学习平台。
在教师教育行动研究中来自区内12个学校的26名理科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班,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黄勇教授结合他研制的“未来之星”信息科技学习机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事例,向老师们展示了智能机器人在与理科实验整合中的应用前景。
培训结束后,七宝二中黄敏老师申报了区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理科实验教学整合实践的研究”,以智能机器人为平台,进行理科实验教学的探索。对中小学教师来讲,独立开展这方面研究在技术上有些难度,但是可以寻求高校支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可以作为高校培养研究生的课题。黄敏老师的探索是信息技术全部内涵与课程的整合,也是智能机器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4) 科技活动课程创新板块——智能机器人竞赛
近年来,国内外推出了一系列以促进机器人教育和科研发展为目标的机器人竞赛活动,如机器人走迷宫、机器人足球赛、机器人相扑、机器人清道夫、机器人灭火等等。实践表明,智能机器人竞赛课程使课程的内涵变得更丰富,更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与传统的以知识传
下一篇:日本的历史与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