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企业慈善——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8)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善捐赠应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契合,把捐赠提到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企业的慈善捐赠可以获得企业增加利润,减少成本与承担社会责任相吻合。相比单纯的为慈善而慈善而言,更能兼顾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因而更具有可持续性,更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企业应该在战略慈善观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策略的进行慈善捐赠。
(二)慈善捐赠透明化
在我国,虽然许多慈善组织是在政府的扶持下设立和经营的,但是政府不能直接干涉这些慈善组织的各项活动,而应通过制定完善配套的法律体系,保障企业的捐赠权利,监督企业、慈善组织以及受助者,评估慈善活动的效果,以保证我国慈善事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明确企业的捐赠责任,即企业在出现诺而不捐、诺而少捐的情况时应当负怎样的法律责任;明确企业员工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的管理归属问题、工资问题以及奖惩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明确规定慈善组织在接受善款和善款流向方面要向公众保证高度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明确受助者在接受帮助时应有的最基本的义务,若存在欺瞒现象,应该怎么追究等等。
我国的慈善组织良荞不齐,有些组织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缺乏规范的管理,监督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因此应该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以扩大慈善组织的影响力。首先,应该提高慈善组织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对慈善事业、慈善募捐、善款以及受助人等方面的态度及伦理道德责任;工作人员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技术能力等。有必要对慈善组织中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工作人员进行信任档案管理,对每笔善款进行动态的跟踪机制:即将每个在慈善组织中工作的人员进行详细信息的登记管理,设立其专门的信用档案,进行明确的分工,争取做到每笔善款都有专人负责并由他人监督,最后两人都要进行签字确认,在出现问题后实行连带责任制,争取使每一笔善款都具有透明性。如果某个工作人员负责的款项除了问题,那么该慈善组织在调查证实后将此写进其个人信用档案中,而这个污点会严重影响其今后的就业生涯。这样企业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捐的钱流向了哪里,帮助了哪些人,得到了怎样的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的慈善神经。
下一篇:公历与农历干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