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企业慈善——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7)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却没有达到所期望的影响和效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诈捐”现象。
同时,对于捐赠的资金、物品的去向问题,我国企业不是很关心。企业捐了以后,那些资金、物品、设备怎么使用,是否真正给予了所需要的人,不关企业的事情。“一捐了事”这是我国许多企业的做法。这种短暂性、没有计划的捐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另外,大部分企业本身并没有专门的慈善计划,很少有企业单独成立诸如“企业社会责任部”、“可持续发展部”、“环境管理部”等负责社会责任的部门。企业捐赠多取决于高层领导个人的主观意愿,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造成了企业捐赠的零乱和无序。
最后,很多企业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形式主义倾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活动多、服务少;二是宣传多、实效少;三是数量大、骨干少。
五、 发展企业慈善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责任认同意识,发展企业战略慈善捐赠观
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要树立一种“企业公民”意识。美国波士顿学院给出的企业公民定义是:“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一个企业公民认为公司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因此,它会全面考虑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即“企业公民”意识要求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的条件和机遇的同时,应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部分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公民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这反应了我国的部分企业在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后开始逐渐意识到企业责任观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这些企业不仅意识到企业除了在经济方面要有所作为外,而且在社会领域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
另外,企业在将慈善看成是责任的同时,应该也注重保护自己的权力。不能在损害企业利益的前提下缺乏计划的捐赠,即发展一种战略慈善捐赠观。战略慈善捐赠观认为,企业的社会目标与财务目标应该是兼容而不是冲突的,企业的慈
下一篇:公历与农历干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