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企业慈善——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6)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到保障。企业员工一般比较多,集体活动总是要照顾到安全问题,如果企业员工到福利机构参加志愿活动,在这段时间出了事故能否算为工伤,应该怎么赔偿,政府对待此类事件又是怎么看待,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些都是企业法人所要顾虑的。在员工方面,在上班时间或者是假期里企业安排一些志愿服务的活动,要求员工参加,那么在员工参加志愿服务的这段时间里,员工的工资是怎么算的,是带薪服务,还是纯粹的志愿性服务等,这些都是企业员工密切关注的问题。如果这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实,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认为企业在拿他们的廉价劳动力来为企业谋福利。反而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
目前,我国慈善组织比较少,申请设立的手续繁琐,对慈善组织监督力度不够,使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比较低,以至于出现部分捐赠者绕过慈善组织直接将财物捐赠到受助者手中的现象。
2011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将于4月26日公布。但中慈榜办公室专业调查团表示,在对11笔过亿元的大额捐赠核查中,有7笔得到落实,4笔的捐款方和受捐方“消失”。只是对11笔大额捐赠核查就有4笔存在漏洞,不得不让我们对慈善组织的资金流向产生怀疑。再回想在汶川大地震期间,有很多捐赠者绕开有关慈善机构而直接将钱物送到灾民手中。这些都在证明我国慈善组织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公信力上都有待发展。尤其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否则,公众失去对其的信任,慈善组织就没办法担当连接企业和受助人的重任,那么整个慈善实施的流程将受到阻碍,企业要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人,而受助者则求助无门,虽然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求助者可以通过网络、大众媒体来向社会各界求助,但是仍有一大部分弱势群体是没有办法接触到这些媒介的,这样就会加剧他们的弱势地位,更会在无形中浪费社会资源。
(三)企业慈善短期性、形式化倾向
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慈善活动的选择方面有很大的随意性,大部分企业是在政府号召、社会倡议下而捐赠的,尤其是在某个地区有自然灾害等重大的事件时才会被动捐赠,企业自身很少有年度捐赠计划。这些缺乏计划性的捐赠在选择捐赠领域、捐赠对象以及捐赠方式上,都缺乏合理性,最终的结果是企业投入了很多
下一篇:公历与农历干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