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历史与文化风俗.docx,,(5)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湖南文化
美丽的三湘四水
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长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内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境内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约占一半。主要山脉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罗霄山及南岭山脉。省内最高峰为炎陵县的酃峰,海拔2122米;最低点为临湘市的黄盖镇,海拔21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汇聚洞庭湖,经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湖南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18°,降水量1200—1500毫米。
全省有耕地391.26万公顷。有林地957.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2.8%。林木蓄积量3.06亿立方米。有淡水面积135.38万公顷。天然水资源总量1640.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532.45万千瓦,为南方各省之冠。
动、植物资源丰富,覆盖面广。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40多种;植物70多种。特别是尚存世界罕见的植物“活化石”—银杉、水杉、水松、银杏和珙桐。
矿产资源种类甚多。世界已发现的160多种矿藏中,湖南有140多种。其中钨、锑储量居全国之首。铋、锌、铅、锡及莹石、重晶石、海泡石、石墨等储量也在全国前列。故有“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之乡”美称。
三湘四水的解释:
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
“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
但对“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
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用“三湘”作为“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南地理特征。
辣椒:
辣椒原本源自南美洲的舶来品,植根湘壤的历史也不过只有三百余年却已与湖南人缔结了不解的情缘。辣椒的辣味滋养了湖南人豪爽率直、热情奔放、乐观开朗的性格和不畏艰难、力争上游、敢为人先的精神。
石器时代的湖南:
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境内便发现有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可考的古代湖湘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湖南境内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已发现有900多处,分布的范围包括今澧水中下游和洞庭湖区的澧县、安乡、华容、临澧;沅水中上游和湘西区的常德、桃源、辰溪、靖州、麻阳;湘水、资水中下游和湘中区的长沙、株洲、汨罗、平江、益阳以及湘东区的浏阳、湘南区的郴州、永兴、安仁、桂东等地。
经测定,这些文化遗址证明湖南在新石器时期至少已经历了距今8250至9100年的“彭头山文化”;距今6900至7200年的“皂市下层文化”;距今6500年的“大溪文化”;距今5000年的“屈家岭文化”和距今4400年的“长江中游龙山文化”五个发展阶段。其发展的状况表明湖南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已开始摆脱原始的采集和渔猎经济,进入到古代的农业文明。并且通过上古传说中的炎帝南徙葬于酃县和舜帝南巡葬于九嶷山的故事,也可知那时的湖南与中原有着一定的联系。
华夏农耕文明始祖神农氏
炎帝文化:耒,耒阳,嘉禾,炎帝陵,始祖,炎黄联盟,炎黄子孙,华夏族,汉族,黄帝陵,祝融氏,圣帝老爷。
源远流长的湖湘稻作文明:
上一篇: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电源线摇摆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