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教学教案(通用17篇)(林海教材分析)(7)
时间:2025-05-19
时间:2025-05-19
(2)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
(相机板书: 木材)
(3)想到这些,作者感到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怎样才能读出亲切、舒服的感觉呢?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读,体会作者感情。
(4)刚才女同学把对花的喜爱读出来了,现在,我们男同学有没有信心比女同学读得更好呢?注意,现在要读出大兴安岭使人亲切、舒服的感觉哟!
(5)评价鼓励男生朗读得好的方面。 学生自学勾画表示作者联想的句子。
“空洞”指空空的,没有内容。大兴安岭的“美与建设结为一体”,它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看到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想到它出产的木材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对它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
(男生读联想段)
时 教学步骤设计 小学生主要活动
︵3分钟︶ 四、整体感知第二段。
齐读第二段,遇到自己能背的段落可以试着背诵。从整体上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齐读、试背)
︵4分钟︶ 五、课堂练习。
1、自选15--20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下来。
2、自由练习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
(学生抄写自选词语)
(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第 三 课 时
时 教学步骤设计 学生主要活动
︵15分钟︶ 一、自读第三段。
1、边读边思考,把你读懂的地方不理解的地方分别画上不同的符号。
(1)把你读懂的地方讲给同桌听,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板书:万古长青 兴国安邦
(2)把不能理解的提出来。(质疑)
(3)请大家针对这些问题在小组里展开讨论,同学不能解决的,一会儿再提出来共同解决。 学生自学。
学生质疑:
(1)为什么到了林场“我”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2)如何理解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学生讨论)
2、点拨:
(1) 因为在林场看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山林中已有不少市镇,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人们的生产、生活同兴安岭息息相关,所以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2)你知道林场可以得到哪些综合利用?
(3)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兴盛安定有兴安岭的贡献,所以说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把兴安岭和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起来,就更加感到亲切、舒服了。
(4)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呢? 结论:人们在愉快地劳动,一是伐木、栽树,二是进行科学研究,使林海得到综合利用。
(补充资料:除了直接生产原木外,树枝桠可做纤维板,松脂可做松节油、松香……)
兴安岭的“兴”,有“兴盛”“兴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
(学生齐读)
︵
5分钟︶ 五、总结课文。
1、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
2、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
板书:亲切舒服(三个)
3、作者通过对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次讲到亲切、舒服。第一次是在刚走进原始森林的时候,第二次是在看了兴安岭的“岭”“林”“花”之后产生联想之时,第三次是在参观林场有所感的时候。
喜爱、赞美;对祖国、对劳动的热爱……
︵20分钟︶ 六、课堂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抄写下来。
2、检查学生背诵指定段落。 学生选抄句子。
小组互查背诵课文的情况。
板书设计: 19 林 海
林海 大兴安岭 悦耳、美、可爱
人
物 亲切舒服
景 亲切舒服 林场
亲切舒服 木材
岭、林、花
万古长青、兴国安邦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人教版:林海(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林海》教学设计
单 位:平谷区峪口第二学区
姓 名:高 小 华
电 话:61911484
邮 编:10120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林海》这篇课文,老舍先生以游记的方式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由此展开的联想。文章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情感线索,那就是赞美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情感、在启发中激发情感、在朗读中诵读体会、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抓住文章重点字、词、句、段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方式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进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得到发展,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林海》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感受到祖国 …… 此处隐藏:135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