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中医分型(6)

时间:2025-07-12

絡阻血瘀病機進行的最後結果,往往是做成了肝硬化及肝癌,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目前肝硬化和肝癌患者逐漸年輕化,說明了人類感染肝炎病毒這些濕熱疫邪的普遍性,也說明了預防和治療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慢性肝炎患者的重要性。

絡阻血瘀的主要臨床症狀多為形體消瘦,面色晦暗,胸悶腹脹,脅肋剌痛或脹痛,肋下包塊(肝脾腫大),小便黃赤,大便不利,或乾或溏,舌質紅或黯紫,或有瘀斑,舌苔白或白膩,或呈黃膩,兩手魚際發紅(肝掌),可有血痣(蜘蛛痣)。脈象弦澀或沉弦。腹壁靜脈顯露、增粗、屈曲。

(五) 肝陽上亢

肝為剛臟,內寄相火,五行屬木,喜潤惡燥,最忌熱邪燔灼,如熱邪已藏於肝內

則較難于清除,患者體質如為腎虛則腎水不足更易肝陰受灼,造成肝陰虧損、肝陽失潛致肝火上炎。肝陽上亢結果往往造成了肝腎陰虛、陰虛陽亢和陰陽二虛。臨床上按照患者對肝炎病毒而引起本身五臟六腑損害程度,能導致機體反應,出現不同的臨床征象。但由於臨床征象在慢性肝炎病例中不同時期往往交錯存在,很難完全確診其病機的深度,幸好從肝陽上亢逐漸發展而成肝腎陰虛、陰虛陽亢到陰陽二虛這個過程,治療原則基本相同,故在治本的基礎上,觀察臨床治療反應的效果而決定如何調理陰虛、陽虛或陰陽二虛。

肝陽上亢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頭暈、頭脹、頭痛、發作性偏頭痛、煩燥、易怒、焦

慮、憂郁、記憶力減退、喜冷、怕熱、失眠、難入睡、多夢、易惊醒、舌質紅絳、舌苔黃燥或苔少而乾、面紅、兩目紅絲、血壓昇高、甚者出現蜘蛛痣、肝掌、脈洪數、尿短、赤、大便乾結。入更年期之患者(男性通常55~65歲、女性多為45~55歲)的肝陽上亢証侯多會加劇。

慢性肝炎中医分型(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