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中医分型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數千年來中醫對疾病的認識始終貫徹著 ” 整體觀念 ” 。利用中醫對疾病整體觀念和辨症論治的方法去解釋慢性肝炎病程如何發展,去解釋慢性肝炎不同階段的不同症狀,和因肝炎病毒對不同臟腑損害而做成了同時并存的多臟腑損害的特征,是十分恰當的。為了方便介紹,我們準備從中醫分型的理論角度來分類敘述;它包括六型分類:
(一) 肝郁肺燥型
肝郁肺燥型患者主要臨床表現是反覆鼻敏感、傷風、扁桃腺炎、氣管炎、哮喘等病具
有的噴嚏、鼻塞、流涕、鼻出血、口乾、煩渴、夜飲、咽喉乾涸、喉痒、喉痛、多痰、容易聲嘶、頑固性咳嗽、血痰、咯血、梅核氣(喉中異物感)、脅痛、氣短、氣促、尿黃、頑固性便秘、便血等症狀。
肝炎病毒作為疫毒病邪進入人體後,阻遏氣機,因而肝郁氣滯,郁久化熱,熱邪燔灼不但潛藏於肝難以清除,亦因肝藏血時刻與血液相通而使熱邪伏於血分,肝熱即血熱,上炙於肺臟常可導致肺燥,早期就可以產生一系列的傷風的症狀。肺燥亦往往見於慢性肝炎中後期已產生肝腎二虛時,由於體內腎水不足導致肺陰虛而反覆產生口乾舌燥、喉中異物感或喉痒、常易於產生陣發性嗆咳、痰少、氣促、氣喘、掌心灼熱、多汗、盜汗。雖然上呼吸道感染可由不同的細菌和病毒導致,但肝炎病毒侵入體內而引起肝郁肺燥的症狀,常顯示肝炎病毒覆制頻繁,往往表示慢性肝炎有明顯活動跡象,它的特點是不同於普通一般的傷風或普通的扁桃腺炎、氣管炎。亦可因咳嗽、氣促、多痰甚至反覆咯血而誤診為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等疾患。
但慢性肝炎的肝郁肺燥而導致的臨床症狀,往往有如下的特征;
1. 全身症狀持續時間長而明顯,多有頭痛、周身酸痛、軟弱無力、心煩、失眠、多夢、目澀、睛紅、唇紅而乾、舌質紅絳、舌苔黃白、常伴食慾不振、口臭、噁心、腹脹、食後泄瀉、濕熱肚痛,亦可有交替性腹瀉或便秘、右肋脅部作痛,脈弦細而稍數,但一般并無明顯高熱,惡寒。症狀往往於過度疲勞、女性月經失血後而加重或反覆復發。
2. 對按 ”外感” 的中西藥治療反應,一般并不理想;如以傷風或氣管炎之中西醫方法治療,效果不佳。往往病程反覆,不斷復發。直至能針對肝炎治療,徹底清理濕熱才能霍然而愈。
上一篇:ST宝诚半年报摘要
下一篇:学会说不 ——人际交往技巧12